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之解读
摘要 | 第4-5页 |
英文摘要 | 第5页 |
引言 | 第9-10页 |
一、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立法概况 | 第10-15页 |
(一)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立法背景 | 第10-11页 |
1.农民工欠薪事件层出不穷 | 第10页 |
2.因讨薪而引发的恶性事件引起社会关注 | 第10页 |
3.维权法律法规不完善 | 第10-11页 |
(二)司法解释的出台背景 | 第11-12页 |
(三)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立法意义 | 第12-15页 |
1.尊重和保障人权 | 第12页 |
2.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 第12-15页 |
二、域外立法之考察 | 第15-18页 |
(一)大陆法系国家 | 第15-17页 |
1.德国的规定 | 第15-16页 |
2.俄罗斯的规定 | 第16-17页 |
(二)英美法系国家 | 第17-18页 |
1.加拿大的规定 | 第17页 |
2.我国香港地区的规定 | 第17-18页 |
三、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犯罪构成及刑事责任 | 第18-27页 |
(一)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犯罪构成 | 第18-25页 |
1.犯罪客体 | 第18-19页 |
2.犯罪客观方面 | 第19-22页 |
3.犯罪主体 | 第22-23页 |
4.犯罪主观方面 | 第23-25页 |
(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刑事责任 | 第25-27页 |
四、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司法认定 | 第27-32页 |
(一)罪与非罪的界限 | 第27页 |
1.主观方面 | 第27页 |
2.客观方面 | 第27页 |
(二)此罪与彼罪的界限 | 第27-30页 |
1.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与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 | 第27-28页 |
2.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与侵占罪 | 第28-29页 |
3.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与虚假破产罪、妨害清算罪 | 第29-30页 |
(三)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罪数形态 | 第30-32页 |
1.本罪属于继续犯 | 第30页 |
2.本罪与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不存在想象竞合关系 | 第30页 |
3.本罪存在结果加重犯 | 第30-32页 |
五、防范恶意欠薪的法律思考 | 第32-36页 |
(一)进一步完善司法解释 | 第32-33页 |
1.关于“举证责任的分配” | 第32页 |
2.关于“不支付劳动报酬”的时间规定 | 第32-33页 |
(二)建立健全相关衔接、协调机制 | 第33-34页 |
1.关于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 | 第33-34页 |
2.关于劳动仲裁与司法审判协调机制 | 第34页 |
(三)完善其他制度 | 第34-36页 |
1.关于广泛实行农民工工资支付保证金制度 | 第34页 |
2.关于探索建立欠薪保障金制度 | 第34-35页 |
3.关于加强和完善企业社会责任制度 | 第35-36页 |
结语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