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9-17页 |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2页 |
1.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二)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1. 研究现状分析 | 第13-15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 文献研究法 | 第15页 |
2. 实证研究法 | 第15页 |
3. 过程与系统分析法 | 第15页 |
4. 矛盾分析法 | 第15页 |
5. 历史分析法 | 第15页 |
(四) 创新与不足 | 第15-17页 |
1. 创新之处 | 第15-16页 |
2. 不足之处 | 第16-17页 |
一、相关概念界定与逻辑关系梳理 | 第17-25页 |
(一) 行政执法 | 第17-18页 |
(二) 行政服务 | 第18页 |
(三) 行政环境 | 第18页 |
(四) 行政执法与行政服务的逻辑关系 | 第18-25页 |
1. 矛盾统一性 | 第19-21页 |
2. 矛盾对立性 | 第21-23页 |
3. 对立性和统一性的条件 | 第23-25页 |
二、行政执法与行政服务关系的历史变迁 | 第25-31页 |
(一) 奴隶制时期的行政体制 | 第25-26页 |
1. 夏商时期行政体制 | 第25-26页 |
2. 周朝行政体制 | 第26页 |
3. 奴隶制行政体制的特点 | 第26页 |
(二) 封建王朝的行政体制 | 第26-29页 |
1. 秦汉行政体制 | 第26-27页 |
2. 隋朝行政体制 | 第27-28页 |
3. 明清行政体制 | 第28页 |
4. 封建制行政体制的特点 | 第28-29页 |
(三) 近现代行政体制 | 第29-30页 |
(四) 行政执法和行政服务关系的发展规律 | 第30-31页 |
三、行政执法与行政服务统一性的实践背离及其原因分析 | 第31-46页 |
(一) 行政执法与行政服务统一性的实践背离 | 第31-34页 |
1、实践背离概述 | 第31页 |
2、实践背离的表现 | 第31-34页 |
(二) 实践性背离原因分析 | 第34-46页 |
1、政府自利与经济人假设 | 第34-36页 |
2、行政事务双方主观认识的偏差 | 第36-39页 |
3、现行行政管理模式的缺陷 | 第39-44页 |
4. 行政环境滞碍 | 第44-46页 |
四、推进行政执法和行政服务实践统一的具体对策 | 第46-55页 |
(一) 加强法制建设,令行政行为有法可依 | 第46-49页 |
1. 加快立法,令行政有法可依 | 第46页 |
2. 与现实背离的陈旧法规及时废止或调整 | 第46-47页 |
3. 理顺法律关系,划定效力边界,整合法律资源,解决法源冲突 | 第47-48页 |
4. 加强立法管理,规范法律制定 | 第48-49页 |
(二) 优化机构设置,提高行政效率 | 第49-51页 |
1. 理顺行政机构设置,明确责任划分 | 第49页 |
2. 简化行政流程 | 第49-50页 |
3. 统筹部门职能,强化部门协作 | 第50-51页 |
(三) 推进法制教育,提升行政事务双方法律水平 | 第51-52页 |
1. 加强全社会普法 | 第51页 |
2. 对不同行政事务中的行政相对人的培训 | 第51页 |
3. 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培训 | 第51-52页 |
(四) 推进意识升级,杜绝官本位思想 | 第52-53页 |
1. 宣传教育工作 | 第52页 |
2. 要探索制度上的安排以抑制官本位的滋生 | 第52页 |
3. 长期坚持,防止死灰复燃 | 第52-53页 |
(五) 优化绩效评估考核制度 | 第53-55页 |
1. 指标设置应适应不同部门和不同岗位的要求 | 第53页 |
2. 科学设置考核事项权重 | 第53-54页 |
3. 完善台账设置 | 第54页 |
4. 奖惩合理有度 | 第54-55页 |
结论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