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水体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南水北调东线骆马湖和东平湖鼓藻种群变化与环境因子研究

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17页
    1.1 鼓藻类概述第12-13页
        1.1.1 鼓藻类第12-13页
        1.1.2 鼓藻类生长影响因素第13页
    1.2 研究背景第13-15页
    1.3 研究意义、内容及课题创新第15-17页
        1.3.1 研究意义第15页
        1.3.2 研究内容第15-16页
        1.3.3 课题创新第16-17页
第二章 骆马湖和东平湖水质与鼓藻种群特征第17-25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17-19页
        2.1.1 骆马湖和东平湖概况第17页
        2.1.2 样品采集第17-18页
        2.1.3 样品处理及测定第18-19页
        2.1.4 分析方法第19页
    2.2 结果与讨论第19-24页
        2.2.1 水质理化指标变化第19-20页
        2.2.2 营养化状态评价结果第20-21页
        2.2.3 鼓藻种属组成第21-22页
        2.2.4 鼓藻细胞密度变化第22-24页
    2.3 小结第24-25页
第三章 骆马湖和东平湖鼓藻种群结构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第25-29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25页
        3.1.1 数据处理及分析第25页
    3.2 结果与讨论第25-28页
        3.2.1 骆马湖鼓藻种群结构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第25-27页
        3.2.2 东平湖鼓藻种群结构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第27-28页
    3.3 小结第28-29页
第四章 骆马湖与东平湖鼓藻种群特征比较研究第29-36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29-30页
        4.1.1 样品采集及处理第29页
        4.1.2 分析方法第29-30页
    4.2 结果与讨论第30-34页
        4.2.1 鼓藻种群分布特征第30-31页
        4.2.2 鼓藻种群结构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第31-33页
        4.2.3 鼓藻种群分布差异的影响因素第33-34页
        4.2.4 检出鼓藻对水质的指示作用第34页
    4.3 小结第34-36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36-38页
    5.1 结论第36-37页
    5.2 展望第37-38页
附录Ⅰ 水体理化指标变化第38-41页
附录Ⅱ 骆马湖和东平湖检出鼓藻图片第41-43页
参考文献第43-49页
致谢第49-50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情况第50-51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蓝牙室内定位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实现
下一篇:融合多重特征的钓鱼网站聚类算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