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计算机网络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

融合多重特征的钓鱼网站聚类算法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1 绪论第8-20页
    1.1 课题的来源第8页
    1.2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8-13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7页
        1.3.1 网络钓鱼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5页
        1.3.2 聚类算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17页
    1.4 研究内容及论文结构第17-20页
2 网络钓鱼攻击介绍第20-26页
    2.1 网络钓鱼攻击第20-21页
    2.2 网络钓鱼攻击过程第21-22页
    2.3 网络钓鱼攻击发展趋势第22-23页
    2.4 网络钓鱼防御分类第23页
        2.4.1 服务器端防御第23页
        2.4.2 用户端防御第23页
        2.4.3 第三方防御第23页
    2.5 本章小结第23-26页
3 融合多重特征的钓鱼网站聚类算法第26-38页
    3.1 网页特征提取算法模型第26-28页
    3.2 网页句法指纹算法模型第28-29页
    3.3 网页相似性算法模型第29-33页
    3.4 网页篡改预处理模型第33-36页
        3.4.1 处理无界面显示效果的标签第33-34页
        3.4.2 处理网页结构对大小写不敏感第34页
        3.4.3 对网页密文进行处理第34-35页
        3.4.4 处理网页中的框架标签第35页
        3.4.5 处理远程引用资源文件第35-36页
    3.5 本章小结第36-38页
4 钓鱼网站聚类算法实验结果及分析第38-54页
    4.1 钓鱼网站聚类算法实验环境及数据采集第38页
        4.1.1 聚类算法实验环境介绍第38页
        4.1.2 聚类算法数据采集第38页
    4.2 钓鱼网站聚类算法分析第38-43页
        4.2.1 聚类技术的简介第40-41页
        4.2.2 聚类技术的分类第41-42页
        4.2.3 K-means聚类算法模型第42-43页
    4.3 钓鱼网站聚类算法实验及结果分析第43-51页
        4.3.1 钓鱼网站聚类结果第43-45页
        4.3.2 钓鱼网站聚类结果分析第45-51页
        4.3.3 钓鱼网站聚类分析结论第51页
    4.4 钓鱼网站聚类算法聚类簇分析第51-52页
    4.5 本章小结第52-54页
5 总结与展望第54-56页
    5.1 结论与讨论第54-55页
    5.2 展望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62页
附录A第62-63页
附录B第63-64页
致谢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南水北调东线骆马湖和东平湖鼓藻种群变化与环境因子研究
下一篇:可见光OFDM通信系统同步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