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缩略词汇总表 | 第13-14页 |
前言 | 第14-23页 |
1 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2 理论依据 | 第15-21页 |
2.1 BMC模拟生物膜的理论基础 | 第17-18页 |
2.2 BMC中容量因子的测定 | 第18-19页 |
2.3 BMC在新药研发中的重要地位 | 第19-21页 |
3 本论文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21-23页 |
第一章 生物分配胶束色谱用于预测药物的口服吸收 | 第23-45页 |
1 试验条件 | 第23页 |
1.1 试剂与标准 | 第23页 |
1.2 色谱条件 | 第23页 |
2 试验方法 | 第23-26页 |
2.1 保留因子的测定 | 第23-24页 |
2.2 数据集和模型构建 | 第24-26页 |
2.3 软件和数据处理 | 第26页 |
3 试验结果和讨论 | 第26-43页 |
3.1 生物分配胶束色谱保留与人类口服药物吸收的关系 | 第26-42页 |
3.2 比较分析BMC_(Brij35:SDS)系统和BMC_(Brij35)系统预测药物口服吸收的不同 | 第42-43页 |
4 本章结论 | 第43-45页 |
第二章 生物分配胶束色谱法测定大黄中有效成分在大鼠体内的在体肠吸收 | 第45-55页 |
1 试验条件 | 第45-46页 |
1.1 试药、仪器、试剂 | 第45-46页 |
2 试验方法 | 第46-48页 |
2.1 分析方法的建立 | 第46页 |
2.2 大鼠在体肠吸收试验操作方法 | 第46-47页 |
2.3 空白肠循环液中酚红浓度的测定方法 | 第47-48页 |
2.4 生物分配胶束色谱法测定大鼠小肠对大黄中所含有效成分的吸收 | 第48页 |
3 试验结果与初步讨论 | 第48-54页 |
3.1 BMC法分离大黄提取物中主要成分 | 第48-49页 |
3.2 数据处理 | 第49-51页 |
3.3 定量保留-膜通透性关系(QRPR)的研究 | 第51-54页 |
4 本章结论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3页 |
全文总结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附件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