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1 引言 | 第12-16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第15-16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3.2 创新点 | 第15-16页 |
2 我国困境儿童及其监护制度概述 | 第16-21页 |
2.1 困境儿童的界定 | 第16-18页 |
2.1.1 困境儿童的定义 | 第16-17页 |
2.1.2 困境儿童的类型 | 第17-18页 |
2.2 我国困境儿童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 第18-19页 |
2.2.1 我国困境儿童的现状 | 第18页 |
2.2.2 我国困境儿童生存发展面临的问题 | 第18-19页 |
2.3 困境儿童监护的界定及其特殊性 | 第19-21页 |
2.3.1 困境儿童监护制度的界定 | 第19页 |
2.3.2 困境儿童监护制度的特殊性 | 第19-21页 |
3 我国困境儿童监护制度的立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21-28页 |
3.1 我国困境儿童监护制度的立法现状 | 第21-23页 |
3.1.1 《民法通则》及其相关司法解释的有关规定 | 第21-22页 |
3.1.2 国务院的有关规定 | 第22-23页 |
3.1.3 最高法、最高检等部门的有关规定 | 第23页 |
3.1.4 地方政府的有关规定 | 第23页 |
3.2 我国困境儿童监护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23-28页 |
3.2.1 困境儿童监护制度缺乏体系化的规定 | 第23-24页 |
3.2.2 困境儿童的家庭监护缺乏细致的规定 | 第24-25页 |
3.2.3 困境儿童的政府监护缺乏可操作性 | 第25页 |
3.2.4 缺乏困境儿童监护监督制度 | 第25-28页 |
4 国外困境儿童监护制度的立法概况及其借鉴 | 第28-31页 |
4.1 国外困境儿童监护制度的立法概况 | 第28-30页 |
4.1.1 英美法系国家困境儿童监护立法概况 | 第28-29页 |
4.1.2 大陆法系国家困境儿童监护立法概况 | 第29-30页 |
4.2 国外困境儿童监护制度的借鉴意义 | 第30-31页 |
4.2.1 完善的发现报告制度 | 第30页 |
4.2.2 完善的监护监督制度 | 第30-31页 |
5 我国困境儿童监护制度的完善 | 第31-39页 |
5.1 完善我国困境儿童监护制度法律体系 | 第31页 |
5.2 完善我国困境儿童的家庭监护制度 | 第31-34页 |
5.2.1 完善困境儿童监护权撤销制度 | 第31-34页 |
5.2.2 完善困境儿童委托监护制度 | 第34页 |
5.3 完善我国困境儿童的政府监护 | 第34-36页 |
5.3.1 政府监护的主体 | 第34-35页 |
5.3.2 政府监护的启动 | 第35页 |
5.3.3 落实困境儿童临时监护制度 | 第35-36页 |
5.4 完善我国困境儿童的监护监督制度 | 第36-39页 |
5.4.1 完善发现报告制度 | 第36-37页 |
5.4.2 设立专门的监护监督人 | 第37页 |
5.4.3 明确监护监督人的职责 | 第37-39页 |
结语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后记 | 第42-4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