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创新点摘要 | 第6-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管道风险评价的基本概念 | 第10-11页 |
1.2.1 风险 | 第10页 |
1.2.2 风险评价 | 第10-11页 |
1.3 管道风险评价的发展现状 | 第11-14页 |
1.3.1 管道风险评价国外发展概况 | 第11-12页 |
1.3.2 管道风险评价国内发展概况 | 第12-14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 第14-15页 |
第二章 管道风险评分法的研究 | 第15-21页 |
2.1 常用的风险评价技术 | 第15-16页 |
2.2 管道风险评分法在管道风险评价中的应用 | 第16-17页 |
2.3 管道风险评分法的理论研究 | 第17-19页 |
2.3.1 管道风险评分法的基本假设及特点 | 第17-18页 |
2.3.2 管道风险评分法的基本模型 | 第18-19页 |
2.4 管道风险评分法的缺点 | 第19-2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三章 风险失效因素权重的研究 | 第21-31页 |
3.1 基于管道风险评分法的管道失效因素结构的确定 | 第21-23页 |
3.2 基于熵权理论的一级因素权重确定法的研究 | 第23-24页 |
3.2.1 熵权理论的基本概念 | 第23-24页 |
3.2.2 基于熵权理论的一级因素权重确定法的数学模型 | 第24页 |
3.3 基于失效因素敏感性的各次级因素权重确定法的研究 | 第24-29页 |
3.3.1 正交设计试验 | 第25-26页 |
3.3.2 失效因素的敏感性分析 | 第26-29页 |
3.4 失效因素的权重计算过程研究 | 第29-3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四章 基于模糊指数综合法的管道风险评分法的研究 | 第31-36页 |
4.1 模糊指数综合法的基本原理 | 第31页 |
4.2 模糊指数综合法的数学计算模型 | 第31-33页 |
4.3 泄漏事故的危害后果研究 | 第33-34页 |
4.3.1 介质危险性评分 | 第33页 |
4.3.2 介质泄漏影系数 | 第33-34页 |
4.3.3 泄漏冲击指数 | 第34页 |
4.4 相对风险与风险等级 | 第34-35页 |
4.4.1 相对风险数计算 | 第34-35页 |
4.4.2 风险等级评定 | 第3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五章 长输管道风险评价方法的应用 | 第36-52页 |
5.1 管道的基本情况 | 第36页 |
5.2 管道分段 | 第36-37页 |
5.3 管道的风险评价 | 第37-50页 |
5.3.1 原管道风险评分法的风险评价 | 第37-44页 |
5.3.2 新评价法的风险评价 | 第44-50页 |
5.4 制定风险减缓措施 | 第50-51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六章 管道泄漏火灾失效后果的模拟研究 | 第52-63页 |
6.1 管道火灾危险性分析 | 第52-53页 |
6.1.1 管道火灾的特点 | 第52页 |
6.1.2 管道火灾的影响因素 | 第52-53页 |
6.1.3 管道火灾的危害 | 第53页 |
6.2 FDS简介及数学模型 | 第53-55页 |
6.2.1 FDS简介 | 第53-54页 |
6.2.2 FDS特点 | 第54页 |
6.2.3 FDS数学模型 | 第54-55页 |
6.3 管道火灾的模型建立 | 第55-57页 |
6.3.1 几何模型的建立 | 第55-56页 |
6.3.2 材料特性参数的设定 | 第56页 |
6.3.3 边界条件的设置 | 第56-57页 |
6.4 管道火灾模拟结果与分析 | 第57-61页 |
6.4.1 火灾过程模拟研究 | 第57-58页 |
6.4.2 热辐射强度分布研究 | 第58-59页 |
6.4.3 温度分布研究 | 第59-61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68-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