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10-15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1 水库健康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水库健康的发展趋势 | 第12-13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2 辽宁省水库概况 | 第15-23页 |
2.1 辽宁省水库整体情况 | 第15页 |
2.2 四座典型水库概况 | 第15-23页 |
2.2.1 大伙房水库 | 第16-18页 |
2.2.2 葠窝水库 | 第18-19页 |
2.2.3 石佛寺水库 | 第19-21页 |
2.2.4 棋盘山水库 | 第21-23页 |
3 水库健康评价方法 | 第23-42页 |
3.1 水库健康的内涵 | 第23页 |
3.2 水库健康评价体系 | 第23-24页 |
3.2.1 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 | 第23页 |
3.2.2 评价体系 | 第23-24页 |
3.3 调查监测方案 | 第24-25页 |
3.4 水库评价指标的定义和赋分标准 | 第25-38页 |
3.4.1 水文水资源指标(Hydrology,HD) | 第25-27页 |
3.4.2 物理结构指标(Physical Form,PF) | 第27-31页 |
3.4.3 水质(Water Quality,WQ) | 第31-34页 |
3.4.4 生物(Aquatic Life,AL) | 第34-36页 |
3.4.5 社会服务功能(Social Services,SS) | 第36-38页 |
3.5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38-41页 |
3.5.1 主观赋权方法 | 第38-39页 |
3.5.2 客观赋权方法 | 第39-41页 |
3.5.3 实例对比 | 第41页 |
3.6 健康分级标准 | 第41-42页 |
4 水库健康评价 | 第42-90页 |
4.1 水文水资源 | 第42-43页 |
4.1.1 最低生态水位满足状况 | 第42页 |
4.1.2 入库流量变异程度 | 第42-43页 |
4.1.3 水文水资源准则层赋分 | 第43页 |
4.2 物理结构 | 第43-57页 |
4.2.1 库岸带状况 | 第44-55页 |
4.2.2 河库连通状况 | 第55-56页 |
4.2.3 水库淤积状况 | 第56页 |
4.2.4 物理结构准则层赋分 | 第56-57页 |
4.3 水质 | 第57-62页 |
4.3.1 指标层赋分 | 第60-61页 |
4.3.2 水质准则层赋分 | 第61-62页 |
4.4 生物 | 第62-67页 |
4.4.1 浮游植物数量 | 第63-65页 |
4.4.2 鱼类生物损失指数 | 第65-66页 |
4.4.3 生物准则层赋分 | 第66-67页 |
4.5 社会服务功能 | 第67-72页 |
4.5.1 水功能区达标指标 | 第67页 |
4.5.2 防洪指标 | 第67-68页 |
4.5.3 公众满意度 | 第68-72页 |
4.6 水库健康总体评价 | 第72-90页 |
4.6.1 大伙房水库 | 第72-76页 |
4.6.2 葠窝水库 | 第76-80页 |
4.6.3 石佛寺水库 | 第80-84页 |
4.6.4 棋盘山水库 | 第84-88页 |
4.6.5 水库健康评价结果 | 第88-90页 |
5 水库健康问题分析与保护对策 | 第90-94页 |
5.1 水库健康问题分析 | 第90-93页 |
5.1.1 大伙房水库健康问题分析 | 第90-91页 |
5.1.2 葠窝水库健康问题分析 | 第91-92页 |
5.1.3 石佛寺水库健康问题分析 | 第92页 |
5.1.4 棋盘山水库健康问题分析 | 第92-93页 |
5.2 水库保护对策 | 第93-94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94-96页 |
6.1 结论 | 第94页 |
6.2 展望 | 第94-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9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99-100页 |
致谢 | 第100-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