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5-28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5-19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9-20页 |
1.3 核心概念辨析 | 第20-23页 |
1.3.1 知识与技术 | 第20-22页 |
1.3.2 绿色技术与一般技术 | 第22-23页 |
1.4 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 第23-26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23-25页 |
1.4.2 论文创新点 | 第25-26页 |
1.5 论文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与研究展望 | 第26-28页 |
1.5.1 研究思路 | 第26页 |
1.5.2 研究方法 | 第26-28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28-43页 |
2.1 绿色技术能力相关研究 | 第28-30页 |
2.1.1 技术能力与绿色技术能力 | 第28-29页 |
2.1.2 绿色技术能力测度 | 第29-30页 |
2.2 绿色技术的生态效应 | 第30-32页 |
2.2.1 绿色技术对环境影响 | 第30-31页 |
2.2.2 碳排放影响因素 | 第31-32页 |
2.3 绿色技术的经济效应 | 第32-39页 |
2.3.1 绿色技术的外部性 | 第32-35页 |
2.3.2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 第35-36页 |
2.3.3 绿色技术溢出效应 | 第36-39页 |
2.4 空间绿色技术溢出的相关研究 | 第39-43页 |
2.4.1 空间技术溢出相关研究 | 第39-40页 |
2.4.2 空间绿色技术溢出相关研究 | 第40-43页 |
第3章 区域绿色技术能力测度 | 第43-61页 |
3.1 存量测算理论 | 第43-44页 |
3.2 绿色技术能力概念 | 第44-45页 |
3.3 绿色技术能力评价统计指标体系构建 | 第45-53页 |
3.3.1 区域绿色技术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思路 | 第45-46页 |
3.3.2 区域绿色技术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第46-47页 |
3.3.3 区域知识能力指标选择 | 第47-53页 |
3.4 绿色技术能力评价结果 | 第53-60页 |
3.4.1 数据来源及整理 | 第53页 |
3.4.2 指标数据处理 | 第53-54页 |
3.4.3 指标评价方法的选取 | 第54-55页 |
3.4.4 TOPSIS法指标评价方法 | 第55-56页 |
3.4.5 技术能力指标评价结果 | 第56-6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4章 绿色技术能力对碳排放影响机制研究 | 第61-95页 |
4.1 理论研究 | 第61-65页 |
4.1.1 碳排放测算与地域分布特征 | 第61-64页 |
4.1.2 碳排放影响因素 | 第64-65页 |
4.2 模型构建 | 第65-71页 |
4.2.1 修正STIRPAT模型建立 | 第65-67页 |
4.2.2 数据来源描述与变量说明 | 第67-70页 |
4.2.3 模型实证方法 | 第70-71页 |
4.3 全国总体样本结果 | 第71-79页 |
4.3.1 CO_2排放研究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71-75页 |
4.3.2 有害气体SO2排放研究结果 | 第75-79页 |
4.4 区域子样本结果分析 | 第79-91页 |
4.4.1 CO_2排放研究结果 | 第79-87页 |
4.4.2 有害气体SO_2排放研究结果 | 第87-9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91-95页 |
第5章 绿色TFP测度与绿色技术能力溢出研究 | 第95-135页 |
5.1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 第95页 |
5.2 全要素生产率测度理论 | 第95-103页 |
5.2.1 传统全要素生产率测算 | 第95-99页 |
5.2.2 绿色全要素效率测算 | 第99-103页 |
5.3 指标选取与数据处理 | 第103-104页 |
5.3.1 研究范围 | 第103页 |
5.3.2 数据处理说明 | 第103-104页 |
5.4 绿色全要素增长率测算结果分析 | 第104-124页 |
5.4.1 MI法测算时间序列结果对比研究 | 第104-107页 |
5.4.2 MI法测算地区结果研究 | 第107-109页 |
5.4.3 SBM法测算时间序列结果研究 | 第109-121页 |
5.4.4 绿色全要素收敛性研究 | 第121-124页 |
5.5 绿色技术效率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 第124-132页 |
5.5.1 实证模型构建理论 | 第124页 |
5.5.2 指标选取与数据说明 | 第124-126页 |
5.5.3 绿色技术效率影响因素实证结果 | 第126-132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132-135页 |
第6章 空间绿色技术溢出模型实证研究 | 第135-167页 |
6.1 空间模型理论基础 | 第136-139页 |
6.1.1 空间模型构建基础理论 | 第136-137页 |
6.1.2 空间计量基本模型 | 第137-138页 |
6.1.3 空间权重矩阵确定 | 第138-139页 |
6.2 碳排放空间依赖机制模型构建 | 第139-143页 |
6.2.1 假设提出 | 第139-141页 |
6.2.2 模型设定 | 第141-143页 |
6.3 碳排放空间依赖机制模型实证结果 | 第143-150页 |
6.3.1 省级碳排放空间自相关性检验与集群分析 | 第143-145页 |
6.3.2 碳排放空间依赖机制实证模型回归结果分析 | 第145-150页 |
6.4 空间绿色技术进步溢出实证模型构建 | 第150-154页 |
6.4.1 假设建立 | 第150-152页 |
6.4.2 模型设定 | 第152-154页 |
6.5 空间绿色技术进步溢出模型实证结果 | 第154-163页 |
6.5.1 省级绿色技术进步空间自相关性检验 | 第154-157页 |
6.5.2 空间绿色技术溢出实证模型回归结果分析 | 第157-163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163-167页 |
第7章 主要结论与政策研究 | 第167-175页 |
7.1 主要结论 | 第167-171页 |
7.2 对策建议 | 第171-175页 |
参考文献 | 第175-188页 |
附录 | 第188-20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 第203-205页 |
致谢 | 第205-207页 |
作者简介 | 第2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