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4页 |
1.1 特殊润湿性 | 第10-12页 |
1.1.1 浸润性理论 | 第10-11页 |
1.1.2 具有特殊润湿性能的表面 | 第11-12页 |
1.1.3 特殊润湿性表面的制备方法 | 第12页 |
1.2 纳米氧化铜的合成及其表面润湿性能研究 | 第12-20页 |
1.2.1 纳米CuO的制备方法 | 第13-17页 |
1.2.2 纳米CuO润湿性能研究 | 第17-19页 |
1.2.3 其他纳米氧化物材料的表面润湿性能研究 | 第19-20页 |
1.3 纳米氧化物复合材料的表面润湿性能研究 | 第20-21页 |
1.3.1 氧化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第20-21页 |
1.3.2 纳米氧化物复合材料表面润湿性能研究 | 第21页 |
1.4 本论文研究的内容、目的及意义 | 第21-24页 |
1.4.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21-22页 |
1.4.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第2章 纳米CuO的合成及其表面润湿性能研究 | 第24-52页 |
2.1 引言 | 第24页 |
2.2 实验器材 | 第24-26页 |
2.2.1 实验仪器 | 第24-25页 |
2.2.2 实验药品 | 第25-26页 |
2.3 实验步骤 | 第26-27页 |
2.3.1 纳米CuO的制备 | 第26页 |
2.3.2 纳米CuO薄膜的制备及疏水改性 | 第26页 |
2.3.3 分析测试与性能表征 | 第26-27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27-51页 |
2.4.1 Cu(NO_3)_2浓度对合成晶体结构和润湿性能的影响 | 第27-35页 |
2.4.2 反应时间对合成晶体结构和润湿性能的影响 | 第35-41页 |
2.4.3 反应温度对合成晶体结构和润湿性能的影响 | 第41-45页 |
2.4.4 Cu(NO_3)_2和NH_3·H_2O摩尔比对合成晶体结构和润湿性能的影响 | 第45-5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3章 TiO_2/CuO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 第52-74页 |
3.1 引言 | 第52页 |
3.2 实验器材 | 第52-54页 |
3.2.1 实验仪器 | 第52-53页 |
3.2.2 实验药品 | 第53-54页 |
3.3 实验步骤 | 第54-56页 |
3.3.1 TiO_2/CuO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54-56页 |
3.3.2 纳米TiO_2/CuO薄膜的制备及疏水改性 | 第56页 |
3.4 产物的测试与性能表征 | 第56-57页 |
3.4.1 微观形貌分析 | 第56页 |
3.4.2 物相分析 | 第56页 |
3.4.3 光谱分析 | 第56-57页 |
3.4.4 表面元素分析 | 第57页 |
3.4.5 润湿性能分析 | 第57页 |
3.5 结果与讨论 | 第57-72页 |
3.5.1 物相分析 | 第57-58页 |
3.5.2 光谱分析 | 第58-60页 |
3.5.3 表面元素分析 | 第60-62页 |
3.5.4 TiO_2/CuO微观形貌分析 | 第62-67页 |
3.5.5 润湿性能分析 | 第67-72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第4章 结论 | 第74-76页 |
4.1 结论 | 第74-75页 |
4.2 展望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6页 |
致谢 | 第86-88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