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第12-13页 |
前言 | 第13-16页 |
研究现状、成果 | 第13-14页 |
研究目的、方法 | 第14-16页 |
一、自体腓骨长肌腱、腘绳肌腱、前交叉韧带的解剖学和生物力学研究 | 第16-22页 |
1.1 对象和方法 | 第16-18页 |
1.1.1 一般资料 | 第16-17页 |
1.1.2 方法 | 第17-18页 |
1.1.3 统计学分析 | 第18页 |
1.2 结果 | 第18-20页 |
1.2.1 解剖形态的测量 | 第18-19页 |
1.2.2 生物力学测量 | 第19-20页 |
1.3 讨论 | 第20-21页 |
1.4 小结 | 第21-22页 |
二、关节镜下自体腓骨长肌腱和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对比研究 | 第22-30页 |
2.1 对象和方法 | 第22-24页 |
2.1.1 一般资料 | 第22页 |
2.1.2 方法 | 第22-23页 |
2.1.3 术后康复 | 第23页 |
2.1.4 手术评估 | 第23-24页 |
2.1.5 统计学分析 | 第24页 |
2.2 结果 | 第24-26页 |
2.2.1 一般情况 | 第24页 |
2.2.2 下肢周径及膝关节活动度 | 第24-25页 |
2.2.3 膝关节功能评分 | 第25-26页 |
2.3 讨论 | 第26-28页 |
2.4 小结 | 第28-30页 |
三、腓骨长肌腱重建ACL结合一期锚钉修复严重MCL损伤的早期疗效观 | 第30-39页 |
3.1 资料和方法 | 第30-32页 |
3.1.1 一般资料 | 第30-31页 |
3.1.2 方法 | 第31页 |
3.1.3 术后康复 | 第31-32页 |
3.1.4 随访内容 | 第32页 |
3.1.5 统计学处理 | 第32页 |
3.2 结果 | 第32-36页 |
3.2.1 术前Tegner评分,Lysholm评分 | 第32-33页 |
3.2.2 术后6个月客观指标 | 第33-34页 |
3.2.3 术后6个月主观指标 | 第34页 |
3.2.4 术后1年客观指标 | 第34-35页 |
3.2.5 术后1年主观指标 | 第35-36页 |
3.3 讨论 | 第36-38页 |
3.4 小结 | 第38-39页 |
四、自体腓骨长肌腱与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MRI对比研究 | 第39-45页 |
4.1 资料与方法 | 第39-41页 |
4.1.1 临床资料 | 第39页 |
4.1.2 排除标准 | 第39-40页 |
4.1.3 手术方法 | 第40页 |
4.1.4 术后康复 | 第40页 |
4.1.5 MRI扫描及测量 | 第40页 |
4.1.6 分析前交叉韧带移植物的MRI的指标 | 第40-41页 |
4.1.7 统计学处理 | 第41页 |
4.2 结果 | 第41-42页 |
4.2.1 韧带长度及直径的比较 | 第41页 |
4.2.2 骨隧道的动态观察 | 第41-42页 |
4.2.3 胫骨骨隧道扩大程度的比较 | 第42页 |
4.3 讨论 | 第42-44页 |
4.4 小结 | 第44-45页 |
全文结论 | 第45-46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7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57-58页 |
附录 | 第58-61页 |
综述 前、后交叉韧带损伤及重建的研究治疗进展 | 第61-88页 |
综述参考文献 | 第79-88页 |
致谢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