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9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页 |
1.2 金融教育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9-12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研究思路 | 第12-14页 |
1.4 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第二章 基于金融消费者保护的金融教育重要性 | 第15-21页 |
2.1 金融消费者保护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第15-18页 |
2.1.1 金融消费者保护相关概念 | 第15-17页 |
2.1.2 金融消费者保护理论基础 | 第17-18页 |
2.2 金融消费者保护的重要性 | 第18-19页 |
2.3 金融教育对金融消费者保护的意义 | 第19-21页 |
第三章 金融教育国际比较研究:基于金融消费者保护的视角 | 第21-29页 |
3.1 金融教育体系的国别研究 | 第21-25页 |
3.1.1 美国金融教育体系研究 | 第21-22页 |
3.1.2 英国金融教育体系研究 | 第22-24页 |
3.1.3 日本金融教育体系研究 | 第24-25页 |
3.2 金融消费者保护体系及金融教育措施的国别比较 | 第25-28页 |
3.2.1 美、英、日三国金融消费者保护体系对比 | 第25-26页 |
3.2.2 世界各国金融消费者具体金融教育措施对比 | 第26-28页 |
3.3 小结与思考 | 第28-29页 |
第四章 基于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中国金融教育实证研究 | 第29-45页 |
4.1 数据来源及问卷调查 | 第29页 |
4.2 居民样本金融消费及权益保护状况分析 | 第29-37页 |
4.2.1 基本信息 | 第29-31页 |
4.2.2 金融消费行为分析 | 第31-32页 |
4.2.3 金融教育状况分析 | 第32-35页 |
4.2.4 金融消费权益受保护状况分析 | 第35-37页 |
4.3 变量选择及描述性统计 | 第37-39页 |
4.3.1 因变量的选择及度量 | 第37-38页 |
4.3.2 自变量的选择及度量 | 第38页 |
4.3.3 控制变量的选择及度量 | 第38页 |
4.3.4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 第38-39页 |
4.4 金融教育影响消费者保护中求助途径认知的实证分析 | 第39-41页 |
4.4.1 模型设定 | 第39-40页 |
4.4.2 实证结果分析 | 第40-41页 |
4.5 金融教育影响消费者保护中消费者信心的实证分析 | 第41-43页 |
4.5.1 模型设定 | 第41-42页 |
4.5.2 实证结果分析 | 第42-43页 |
4.6 结论与意义 | 第43-45页 |
第五章 中国金融教育的研究:基于金融消费者保护的视角 | 第45-49页 |
5.1 我国金融消费者教育现状 | 第45-46页 |
5.2 我国金融消费者保护中教育工作的主要问题 | 第46-47页 |
5.3 发达国家金融教育对我国的经验借鉴 | 第47-49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49-52页 |
6.1 本文主要结论 | 第49页 |
6.2 政策建议 | 第49-51页 |
6.3 后续研究展望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作者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