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桥涵工程论文--桥梁施工论文--桥梁改建、拆除与修复论文

桥梁驮运架一体机双车联合作业协调控制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1章 绪论第13-25页
    1.1 城市立交桥不断交施工第13-21页
        1.1.1 SPMT整体置换法第13-15页
        1.1.2 多车联合同步驱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18页
        1.1.3 桥梁三维微调定位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8-19页
        1.1.4 桥梁同步顶升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9-21页
    1.2 国内施工对驮运架一体机的要求第21-23页
        1.2.1 国内整体置换要求第21-22页
        1.2.2 驮运架一体机亟待解决的问题第22-23页
    1.3 论文研究的课题来源、意义和主要内容第23-25页
        1.3.1 课题来源第23页
        1.3.2 课题的意义第23-24页
        1.3.3 课题要研究的内容第24-25页
第2章 驮运架一体机的组成及系统设计第25-41页
    2.1 基于单台驮运架一体机的系统设计第25-32页
        2.1.1 动力模块第25-27页
        2.1.2 液压转向系统第27-29页
        2.1.3 液压悬挂调平系统第29-31页
        2.1.4 重载转向辅助支撑系统第31-32页
    2.2 双车联合的系统设计第32-40页
        2.2.1 液压同步驱动系统第33-36页
        2.2.2 三维微调系统第36-38页
        2.2.3 联合同步顶升系统第38-40页
    2.3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3章 双车联合同步驱动的研究第41-66页
    3.1 双车联合作业的同步驱动第42-54页
        3.1.1 双车联合同步驱动控制第42-47页
        3.1.2 动态特性及分析第47-50页
        3.1.3 双车联合的运动学分析第50-54页
    3.2 同步控制及仿真第54-59页
        3.2.1 同步控制策略第54-56页
        3.2.2 Matlab仿真分析第56-59页
    3.3 同步驱动时的液压马达打滑问题第59-65页
        3.3.1 节流阀限流实现防打滑控制第59-61页
        3.3.2 分流集流阀实现打滑控制第61-63页
        3.3.3 方向控制阀实现打滑控制第63-65页
    3.4 本章小结第65-66页
第4章 双车联合作业三维微调系统设计与研究第66-89页
    4.1 三维微调系统基本调整模式第66-71页
        4.1.1 调整单元整体结构第66-67页
        4.1.2 预制箱梁架设定位调整方法第67-71页
    4.2 液压缸端面上有不同剪力和弯矩作用下的壁厚校验第71-82页
        4.2.1 边界条件第72-73页
        4.2.2 满足边界条件的解析解第73-82页
    4.3 三维微调系统的求解第82-88页
        4.3.1 自由度计算第83页
        4.3.2 位置反解计算第83-86页
        4.3.3 液压缸位移试验第86-88页
    4.4 本章小结第88-89页
第5章 双车联合同步顶升系统动态特性研究第89-123页
    5.1 影响同步顶升系统稳定性的因素第89-90页
    5.2 多执行器负载敏感系统动态特性仿真第90-102页
        5.2.1 元件建模与验证第90-97页
        5.2.2 系统模型第97-102页
    5.3 平衡阀动态特性仿真第102-114页
        5.3.1 平衡阀的数学建模第104-111页
        5.3.2 平衡阀的AMESim仿真第111-114页
    5.4 平衡阀动态特性试验及分析第114-122页
        5.4.1 平衡阀的试验测试第114-120页
        5.4.2 试验分析第120-122页
    5.5 本章小结第122-123页
第6章 调试试验与现场施工第123-138页
    6.1 双车联合调试过程中的故障第123-129页
        6.1.1 液压马达故障第123-124页
        6.1.2 液压泵故障第124-129页
    6.2 电液控制系统设计第129-132页
        6.2.1 CAN总线技术第129-130页
        6.2.2 控制器的I/O分配第130页
        6.2.3 主要控制程序编写第130-132页
    6.3 双车联合作业协调控制实验第132-137页
        6.3.1 双车横向交错协调控制实验第132-134页
        6.3.2 双车横向联合协调控制实验第134-137页
    6.4 本章小结第137-138页
结论第138-140页
参考文献第140-148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第148-151页
致谢第151页

论文共1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海口港陆路集疏运物流网络优化研究
下一篇:L烟草物流中心精益物流运营管理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