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自动化系统论文--自动控制、自动控制系统论文

基于模糊控制换热站节能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9-15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1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2页
    1.3 研究内容及组织结构第12-15页
第2章 换热站系统介绍第15-19页
    2.1 引言第15页
    2.2 换热站系统介绍第15页
    2.3 换热站运行原理第15-16页
    2.4 热网与热用户的连接方式第16页
    2.5 供热调节第16-17页
    2.6 换热器的分类与特性第17-18页
        2.6.1 换热器的分类方式第17页
        2.6.2 管式换热器第17-18页
        2.6.3 板面式换热器第18页
    2.7 本章小结第18-19页
第3章 室内供暖热平衡模型的建立第19-27页
    3.1 引言第19页
    3.2 建筑物供暖能耗模型特征第19-20页
    3.3 供暖能耗主要影响因素第20页
    3.4 供暖热平衡模型第20-25页
        3.4.1 室内净供热功率的计算第21-22页
        3.4.2 室内散热功率的计算第22-23页
        3.4.3 太阳辐射热量计算第23-25页
        3.4.4 供热量的计算第25页
    3.5 本章小结第25-27页
第4章 模糊控制算法的设计第27-37页
    4.1 引言第27页
    4.2 模糊控制理论概述第27页
    4.3 精确量的模糊化第27-28页
    4.4 模糊控制规则制定第28-30页
        4.4.1 模糊推理机制第29页
        4.4.2 输出信息的模糊判决第29-30页
    4.5 模糊控制算法与参数设计第30-33页
        4.5.1 控制系统框架与算法流程第30-31页
        4.5.2 三维输入与输出的模糊化第31-33页
    4.6 模糊控制规则设计第33-35页
    4.7 模糊推理决策的计算第35-36页
    4.8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5章 模糊控制算法的仿真及分析第37-41页
    5.1 总体模型设计第37页
    5.2 三维模糊控制器模型第37-39页
    5.3 算法仿真与结果分析第39-40页
    5.4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6章 硬件的实现第41-51页
    6.1 引言第41-42页
    6.2 核心控制芯片的选择第42页
    6.3 模块电路介绍第42-46页
        6.3.1 AD转换电路第42-43页
        6.3.2 以太网通讯模块第43-46页
    6.4 阀门及阀门执行器的介绍第46-49页
        6.4.1 阀门执行器第46-48页
        6.4.2 流量阀门第48-49页
    6.5 本章小结第49-51页
结论第51-53页
附录第53-61页
参考文献第61-6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第65-67页
致谢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负载纳米金星的中空硅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肿瘤多模态诊疗应用
下一篇:基于二代测序的多重竞争性PCR方案的建立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