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 第10页 |
1.2 激光喷丸技术 | 第10-12页 |
1.3 激光喷丸技术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12-15页 |
1.3.1 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12-14页 |
1.3.2 存在问题 | 第14-15页 |
1.4 论文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5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5-17页 |
第二章 激光喷丸处理悬臂板的弯曲变形场解析模型研究 | 第17-31页 |
2.1 引言 | 第17页 |
2.2 激光冲击波的产生过程和激光冲击压力模型 | 第17-20页 |
2.2.1 激光冲击波的产生过程 | 第17-19页 |
2.2.2 激光冲击压力模型 | 第19-20页 |
2.3 激光冲击悬臂薄壁件弯曲变形场理论计算模型 | 第20-26页 |
2.3.1 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20-21页 |
2.3.2 基本假设 | 第21页 |
2.3.3 板料的运动分析 | 第21-23页 |
2.3.4 等效加载的弯曲变形过程 | 第23-26页 |
2.4 主要影响因素 | 第26-30页 |
2.4.1 激光喷丸工艺参数 | 第27-29页 |
2.4.2 材料参数 | 第29-3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激光喷丸处理悬臂板的数值模拟研究 | 第31-40页 |
3.1 引言 | 第31页 |
3.2 数值模拟的总体思路 | 第31-32页 |
3.3 数值模拟过程中的关键问题 | 第32-35页 |
3.3.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32页 |
3.3.2 材料本构模型 | 第32-33页 |
3.3.3 冲击压力的加载 | 第33-35页 |
3.3.4 求解时间步长的确定 | 第35页 |
3.4 数值模拟结果与分析 | 第35-38页 |
3.4.1 能量变化过程分析 | 第35-36页 |
3.4.2 变形场分析 | 第36-37页 |
3.4.3 单次激光冲击处理下零件厚度对变形的影响 | 第37页 |
3.4.4 多次冲击对板料变形的影响 | 第37-38页 |
3.4.5 搭接冲击对板料弯曲位移的影响 | 第3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第四章 激光喷丸处理悬臂板的实验研究 | 第40-46页 |
4.1 引言 | 第40页 |
4.2 实验设备及实验准备 | 第40-41页 |
4.3 实验方案 | 第41-42页 |
4.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2-45页 |
4.4.1 激光能量对板料弯曲变形的影响 | 第42-43页 |
4.4.2 板料厚度对板料弯曲变形的影响 | 第43页 |
4.4.3 搭接情况下冲击次数对板料弯曲变形的影响 | 第43-44页 |
4.4.4 搭接情况下光斑数目对弯曲变形的影响 | 第44-4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五章 激光喷丸对材料形貌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46-60页 |
5.1 引言 | 第46页 |
5.2 实验方法及测量设备 | 第46-49页 |
5.2.1 实验准备与实验设计 | 第46-47页 |
5.2.2 显微硬度测量 | 第47-48页 |
5.2.3 残余应力测量 | 第48-49页 |
5.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9-52页 |
5.3.1 表面形貌 | 第49页 |
5.3.2 显微硬度 | 第49-50页 |
5.3.3 残余应力 | 第50-52页 |
5.4 残余应力场的数值模拟研究 | 第52-58页 |
5.4.1 残余应力场模拟和实验的比较分析 | 第53-54页 |
5.4.2 激光功率密度对残余应力场的影响 | 第54-56页 |
5.4.3 激光冲击次数对残余压应力场分布的影响 | 第56-57页 |
5.4.4 激光脉宽对残余压应力场分布的影响 | 第57-5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0-62页 |
6.1 本文总结 | 第60-61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8页 |
作者简介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