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5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1 脉冲地震动的发展 | 第12-13页 |
1.2.2 脉冲地震动的识别与模拟 | 第13-14页 |
1.2.3 夹杂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页 |
1.3 研究内容和论文框架 | 第14-15页 |
第二章 速度脉冲型地震动的提取与识别 | 第15-43页 |
2.1 引言 | 第15页 |
2.2 脉冲型地震动产生的因素 | 第15-16页 |
2.3 基于小波分析的脉冲型地震动识别 | 第16-18页 |
2.3.1 Baker脉冲量化识别标准 | 第16-17页 |
2.3.2 Baker脉冲量化识别的优缺点 | 第17-18页 |
2.4 已有的速度等效脉冲模型和识别方法 | 第18-20页 |
2.4.1 速度等效脉冲模型 | 第18-19页 |
2.4.2 识别方法 | 第19-20页 |
2.5 本文速度等效脉冲模型 | 第20-23页 |
2.5.1 脉冲模型数学表达式 | 第20-21页 |
2.5.2 最小二乘法拟合 | 第21-23页 |
2.6 与Baker方法在提取速度脉冲方面的比较 | 第23-35页 |
2.6.1 Energy ratio(残余能量比)的比较 | 第23-26页 |
2.6.2 提取速度脉冲图形的比较 | 第26-34页 |
2.6.3 脉冲记录的判别标准 | 第34-35页 |
2.7 使用国内地震记录对本文方法与Baker法进行比较 | 第35-41页 |
2.8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三章 三维单一夹杂对地震动的影响 | 第43-69页 |
3.1 引言 | 第43页 |
3.2 单一夹杂计算模型 | 第43-46页 |
3.3 传递函数 | 第46页 |
3.4 夹杂尺寸对传递函数的影响 | 第46-54页 |
3.4.1 软夹杂 | 第46-49页 |
3.4.2 硬夹杂 | 第49-52页 |
3.4.3 本节小结 | 第52-54页 |
3.5 夹杂阻抗比对传递函数的影响 | 第54-59页 |
3.5.1 软夹杂 | 第54-56页 |
3.5.2 硬夹杂 | 第56-59页 |
3.5.3 本节小结 | 第59页 |
3.6 夹杂埋深对传递函数的影响 | 第59-67页 |
3.6.1 软夹杂 | 第59-63页 |
3.6.2 硬夹杂 | 第63-66页 |
3.6.3 本节小结 | 第66-67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第四章 三维多夹杂对地震动的影响 | 第69-79页 |
4.1 引言 | 第69页 |
4.2 双夹杂计算模型 | 第69页 |
4.3 夹杂模型之间的间距发生变化对地震动的影响 | 第69-77页 |
4.3.1 软夹杂 | 第69-73页 |
4.3.2 硬夹杂 | 第73-76页 |
4.3.3 本节小结 | 第76-77页 |
4.4 本章总结 | 第77-79页 |
第五章 夹杂与夹层对脉冲型地震动的影响 | 第79-97页 |
5.1 引言 | 第79-80页 |
5.2 夹杂 | 第80-86页 |
5.3 硬夹层场地 | 第86-95页 |
5.3.1 场地概况 | 第86页 |
5.3.2 模型建立 | 第86-88页 |
5.3.3 传递函数 | 第88-92页 |
5.3.4 复杂夹层对典型速度脉冲的影响 | 第92-9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95-97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7-99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97-98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98-99页 |
附录 各个模型具体频率的传递函数三维图 | 第99-123页 |
参考文献 | 第123-127页 |
致谢 | 第127-129页 |
作者简介 | 第129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12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