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论文--农业劳动力与农业人口论文

浙江农民市民化水平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一、绪论第11-16页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3页
        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二) 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第13-14页
        1. 研究对象第13页
        2. 研究内容第13-14页
    (三) 研究方法及创新第14-16页
        1. 研究方法第14-15页
        2. 可能的创新第15页
        3. 论文的不足第15-16页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概述第16-23页
    (一) 农民市民化概念第16页
    (二) 国外相关研究第16-18页
        1. 结构理论第16-17页
        2. 人口迁移理论第17-18页
    (三) 国内相关研究第18-22页
        1. 农民市民化现状与进程第18页
        2. 农民市民化的影响因素第18-19页
        3. 农民市民化的动力机制第19-20页
        4. 农民市民化的制度创新第20-21页
        5. 农民市民化经验及趋势第21-22页
    (四) 小结第22-23页
三、浙江农民流动历程与市民化的必要性第23-28页
    (一) 浙江农民流动历程第23-25页
        1. 农民不稳定流动阶段(1978年—1990年代初)第23-24页
        2. 农民的有序流动阶段(1992年—21世纪初)第24-25页
        3. 农民的公平流动阶段(2002年至今)第25页
    (二) 浙江农民市民化的必要性第25-28页
        1. 农民市民化有利于推进新型城镇化第25-26页
        2. 农民市民化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第26-27页
        3. 农民市民化有利于推动农业现代化第27页
        4. 农民市民化有利于促进社会转型第27-28页
四、浙江农民市民化的现状与区域差异第28-35页
    (一) 浙江省农民市民化现状第28-30页
        1. 农村剩余劳动力规模大第28-29页
        2. 农民工群体城镇就业难第29-30页
        3. 农民市民化面临体制及观念障碍第30页
    (二) 浙江农民市民化水平的区域差异第30-35页
        1. 农民市民化水平测量第31页
        2. 市级区域农民市民化水平的差异分析第31-34页
        3. 农民市民化水平的城市阶梯划分第34-35页
五、浙江农民市民化水平区域差异影响因素实证分析第35-59页
    (一) 农民市民化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第35-37页
        1. 人口流动因素第35页
        2. 人口就业因素第35-36页
        3. 人口融入因素第36页
        4. 人口幸福因素第36-37页
    (二) 变量设置与数据预处理第37-46页
        1. 指标体系构建第37-40页
        2. 模型设定第40页
        3. 单一变量与农民市民化水平的相关分析第40-42页
        4. 面板数据平稳性检验与协整检验第42-46页
    (三) 面板模型实证分析第46-57页
        1. 浙江全省农民市民化函数实证分析第47-49页
        2. 第一阶梯城市农民市民化函数实证分析第49-51页
        3. 第二阶梯城市农民市民化函数实证分析第51-52页
        4. 第三阶梯城市农民市民化函数实证分析第52-54页
        5. 第四阶梯城市农民市民化函数实证分析第54-57页
    (四) 小结第57-59页
六、对策与建议第59-67页
    (一) 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提高农民流动水平第59-61页
        1. 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第59-60页
        2. 加快农地流转制度建设第60-61页
    (二) 引导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提高农民就业水平第61-63页
        1. 推动农业产业化和非农产业发展第61-62页
        2. 完善就业制度及加强劳动力培训第62-63页
    (三) 完善城镇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提高农民融入水平第63-64页
        1. 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第63页
        2. 努力推动住房制度改革第63-64页
    (四) 注重农村社会的民生导向,提高农民幸福水平第64-67页
        1. 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第64-65页
        2. 提高农民保障水平第65-67页
参考文献第67-7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71-72页
致谢第72-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研究--以浙江省平阳县为例
下一篇: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301S、302S的特征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