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9-16页 |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1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9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1-14页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第14页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4-15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5页 |
四、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15-16页 |
第一章 胡耀邦青年教育思想的形成背景和过程 | 第16-24页 |
一、胡耀邦青年教育思想的形成背景 | 第16-18页 |
(一)革命斗争背景 | 第16页 |
(二)经济发展背景 | 第16-17页 |
(三)文化教育背景 | 第17-18页 |
二、胡耀邦青年教育思想的理论渊源 | 第18-19页 |
(一)马列主义青年教育思想 | 第18页 |
(二)毛泽东青年教育思想 | 第18-19页 |
三、胡耀邦青年教育思想的形成过程 | 第19-24页 |
(一) 萌芽与形成时期(1930-1952) | 第19-21页 |
(二) 成熟与成型时期(1952-1964) | 第21-22页 |
(三) 发展与完善时期(1964-1986) | 第22-24页 |
第二章 胡耀邦青年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 第24-33页 |
一、教育内容 | 第24-28页 |
(一) 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 | 第24-25页 |
(二) 密切联系群众教育 | 第25-26页 |
(三) 科学文化技术教育 | 第26-28页 |
二、教育特点 | 第28-33页 |
(一) 尊重青年 | 第28-30页 |
(二) 注重实践 | 第30-31页 |
(三) 重视宣传 | 第31-33页 |
第三章 胡耀邦青年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 第33-40页 |
一、教育原则 | 第33-36页 |
(一)方向原则:“背靠党委,面向青年” | 第33-34页 |
(二)求实原则:“朝气蓬勃,实事求是” | 第34-35页 |
(三)示范原则:“先进榜样的模范作用是巨大的教育力量” | 第35-36页 |
二、教育方法 | 第36-40页 |
(一) 理论灌输法 | 第36-37页 |
(二) 实践锻炼法 | 第37-38页 |
(三) 榜样示范法 | 第38-40页 |
第四章 胡耀邦青年教育思想的当代意义 | 第40-44页 |
一、有助于加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 | 第40-41页 |
二、有助于开展群众路线教育 | 第41-42页 |
三、有助于鼓励青年创新创业 | 第42-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