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知行观及其对“两学一做”的意义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0页 |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1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1-17页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第16-17页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7-18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7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四、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 第18-20页 |
(一)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18页 |
(二)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18-20页 |
第二章 毛泽东知行观的渊源 | 第20-30页 |
一、中国传统知行观的熏陶 | 第20-25页 |
(一)宋明理学以前传统知行观的影响 | 第20-21页 |
(二)宋明理学唯心主义的影响 | 第21-22页 |
(三)湖湘文化的特殊关照 | 第22-24页 |
(四)颜李“实学”的影响 | 第24-25页 |
二、“知——信——行”:西方伦理学的影响 | 第25-26页 |
三、走向科学: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 第26-27页 |
四、现实条件:革命现实的催熟 | 第27-28页 |
五、延安知识分子的理论贡献 | 第28-30页 |
第三章 毛泽东知行观的内涵 | 第30-44页 |
一、知的内涵 | 第30-35页 |
(一)事实之知——实践之知 | 第30-31页 |
(二)价值之知——德性真理 | 第31-33页 |
(三)自由之知 | 第33-34页 |
(四)知的层次——由感性到理性 | 第34-35页 |
二、行的内涵 | 第35-39页 |
(一)做事 | 第36-37页 |
(二)做人 | 第37-38页 |
(三)“自由”之行 | 第38-39页 |
三、知行关系 | 第39-44页 |
(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 第40-41页 |
(二)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 第41-42页 |
(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 第42页 |
(四)规律与目的,动机与效果 | 第42-44页 |
第四章 知与行的中间环节 | 第44-51页 |
一、信仰 | 第44-46页 |
二、信念 | 第46-47页 |
三、信服 | 第47-48页 |
四、信心 | 第48-51页 |
第五章 毛泽东知行观对“两学一做”的意义 | 第51-59页 |
一、深化对“两学一做”实施困境的认识 | 第51-52页 |
二、促进“学做”转换中介的建立 | 第52-55页 |
三、笃信——笃行:改造主观世界,化理论为现实 | 第55-59页 |
(一)改造世界能力的提升 | 第55-57页 |
(二)提高思想觉悟 | 第57-59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