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设计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设计原理、原则和管理工作论文

基于分形理论的建筑外观特异度及视觉愉悦度评价与设计应用研究

致谢第7-8页
摘要第8-9页
ABSTRACTS第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23页
    1.1 研究概述第15-16页
        1.1.1 研究缘起第15-16页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6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6-21页
        1.2.1 国内建筑学研究中分形理论的运用第17-18页
        1.2.2 国外建筑学研究中分形理论的运用第18-19页
        1.2.3 国内相关学科中分形理论的应用第19-20页
        1.2.4 国内建筑造型评价的相关研究第20页
        1.2.5 国内感性工学相关研究第20页
        1.2.6 现状研究中的不足与遗漏第20-21页
    1.3 论文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第21-23页
        1.3.1 研究内容第21页
        1.3.2 研究方法第21-22页
        1.3.3 论文结构第22-23页
第二章 研究基础理论和方法第23-40页
    2.1 研究方法理论概述第23页
        2.1.1 SD法与调查问卷第23页
        2.1.2 分形维度相关数值计算第23页
        2.1.3 相关性分析第23页
    2.2 分形理论与维度第23-26页
        2.2.1 分形与分形维度第24-25页
        2.2.2 跨尺度细部级数与层级尺度第25-26页
    2.3 分形维度算法和相关数值介绍第26-30页
        2.3.1 三棱镜表面积维度(Triangular Prism Surface Area)第26-27页
        2.3.2 盒子维度(Box Counting)第27-28页
        2.3.3 欧氏距离法(Euclidean Distance Map Method)第28-29页
        2.3.4 膨胀法(Dilation Method)第29页
        2.3.5 样本相关系数r第29-30页
    2.4 SD法第30-31页
    2.5 典型相关性分析第31-32页
    2.6 采用二维建筑图像作为分析对象的原因第32页
    2.7 分形理论作为建筑分析工具的可行性研究——基于分形理论的建筑分类法初探第32-38页
        2.7.1 立面图像搜集处理和分析第32-35页
        2.7.2 数据处理与聚类分析第35页
        2.7.3 聚类结果分析第35-38页
        2.7.4 可行性研究的总结第38页
    2.8 本章小结第38-40页
第三章 分析对象选取与问卷调查第40-46页
    3.1 分析对象选取标准与选取结果第40-43页
    3.2 调查问卷第43-44页
        3.2.1 概念定义第44页
        3.2.2 问卷结构第44页
    3.3 调查问卷发放与数据回收第44-45页
    3.4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四章 心理感受量化及分形数据的处理和相关性分析第46-57页
    4.1 问卷数据统计及初步分析第46-48页
    4.2 建筑图像分形特征值计算分析第48页
    4.3 基于SPSS的相关性分析计算第48-50页
    4.4 相关性计算结果第50-55页
        4.4.1 各心理感受要素间的相关性第50-51页
        4.4.2 各分形特征值间的相关性第51页
        4.4.3 各心理感受要素和各分形特征值等要素间的相关性第51-52页
        4.4.4 典型性相关分析的数理结果第52-54页
        4.4.5 典型相关性分析结果解读第54-55页
    4.5 相关性产生原理试析第55-56页
    4.6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五章 建筑形态特异程度和视觉愉悦度分析方法的构建及其应用方法和价值简述第57-67页
    5.1 形态特异程度和视觉愉悦度评价方法的数理方法第57-61页
    5.2 评价体系构架第61-62页
    5.3 本研究运用领域构想第62-66页
        5.3.1 特异度和愉悦度分歧评价指标的应用第63-65页
        5.3.2 其他相关性结论的启示第65页
        5.3.3 研究方法和理念的应用第65-66页
    5.4 本章小结第66-67页
第六章 结论第67-71页
    6.1 各章小结第67页
    6.2 主要研究结果第67-68页
    6.3 研究局限性第68-69页
    6.4 研究现状和展望第69-71页
参考文献第71-74页
附录1 调查问卷第74-77页
附录2 调查问卷简易分析报告第77-93页
附录3 典型性相关分析报告第93-99页
攻镇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第99页

论文共9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某仪表制造业通用零件生产预测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下一篇:重庆市黔江地区初中本土音乐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