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5-8页 |
| Abstract | 第8-10页 |
| 第1章 前言 | 第11-16页 |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 1.2 研究范围及深度 | 第13-14页 |
| 1.3 研究思路及创新点 | 第14-16页 |
| 第2章 Meta分析内容概述 | 第16-28页 |
| 2.1 Meta分析的流程 | 第16页 |
| 2.2 Meta分析选题 | 第16-18页 |
| 2.3 提取文献信息和数据 | 第18页 |
| 2.4 原始研究质量评价 | 第18页 |
| 2.5 实施Meta分析及描述结果 | 第18-25页 |
| 2.6 呈现Meta分析结果报告 | 第25-28页 |
| 第3章 从研究设计角度对Meta分析原始文献的分析 | 第28-69页 |
| 3.1 对原始文献中处理伦理学问题的分析 | 第28-30页 |
| 3.2 对原始文献中处置研究类型问题的分析 | 第30-36页 |
| 3.3 对原始文献中处置设计类型问题的分析 | 第36-46页 |
| 3.4 对原始文献中处置比较类型问题的分析 | 第46-50页 |
| 3.5 对原始文献中处置三要素问题的分析 | 第50-54页 |
| 3.6 对原始文献中四原则问题的分析 | 第54-61页 |
| 3.7 对原始文献中处置质量控制问题的分析 | 第61-69页 |
| 第4章 从文献来源角度对Meta分析的分析 | 第69-78页 |
| 4.1 对Meta分析文献检索涉及数据库的分析 | 第69-72页 |
| 4.2 对Meta分析中原始文献所用语种的分析 | 第72-74页 |
| 4.3 对检索文献的策略的分析 | 第74-78页 |
| 第5章 从原始文献中提取信息角度对Meta分析的分析 | 第78-82页 |
| 5.1 对Meta分析文章中对数据提取者资质和提取方式的呈现分析 | 第78-79页 |
| 5.2 对Meta分析文章中信息提取方案的内容分析 | 第79-81页 |
| 5.3 对Meta分析文章中对原始研究质量分析的呈现内容分析 | 第81-82页 |
| 第6章 基于Meta分析方法进行的对比分析 | 第82-97页 |
| 6.1 Meta分析方法的概述与分类 | 第82-83页 |
| 6.2 经典Meta分析方法与贝叶斯Meta分析方法的比较 | 第83-87页 |
| 6.3 经典Meta分析方法与网状Meta分析方法的比较 | 第87-92页 |
| 6.4 经典Meta分析方法与Meta回归的比较 | 第92-97页 |
| 第7章 实施Meta分析的统计软件的介绍 | 第97-101页 |
| 7.1 软件简述 | 第97-98页 |
| 7.2 实施Meta分析时软件选择及软件相关内容在文章中的呈现分析 | 第98-101页 |
| 第8章 与Meta分析有关的体系-GRADE证据质量分级和推荐强度系统 | 第101-108页 |
| 8.1 GRADE概述 | 第101页 |
| 8.2 GRADE体系证据分级的定量标准 | 第101-102页 |
| 8.3 GRADEprofiler软件使用步骤简介 | 第102页 |
| 8.4 对原始文献为RCT和观察性研究进行GRADE评价的注意事项 | 第102-103页 |
| 8.5 对Meta分析文章中GRADE体系评价内容的呈现分析 | 第103-107页 |
| 8.6 与Meta分析有关的注册平台和网站 | 第107-108页 |
| 第9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08-112页 |
| 9.1 研究结论 | 第108-111页 |
| 9.2 研究展望 | 第111-112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2-121页 |
| 个人简历 | 第121-123页 |
| 致谢 | 第12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