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输配电工程、电力网及电力系统论文--电力系统的自动化论文--自动调整论文

主动中压配电线路无功补偿配置优化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4页
    1.1 主动中压配电线路无功补偿配置优化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8-9页
    1.2 主动配电网第9-10页
        1.2.1 分布式电源类型及特点第9页
        1.2.2 分布式电源对配电网的影响第9-10页
    1.3 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2页
        1.3.1 主动配电网的研究现状第10-11页
        1.3.2 配电线路无功配置优化方法的研究现状第11-12页
    1.4 主要研究工作第12-14页
第二章 配电线路的无功补偿第14-19页
    2.1 无功补偿的基本原理第14页
    2.2 无功补偿的必要性第14-15页
    2.3 无功补偿配置原则第15-16页
    2.4 配电线路无功补偿的实现第16-18页
        2.4.1 补偿点的确定第16页
        2.4.2 补偿容量的确定第16-17页
        2.4.3 无功补偿方式第17-18页
    2.5 小结第18-19页
第三章 主动中压配电线路无功配置优化数学模型的建立第19-26页
    3.1 配电线路无功配置优化数学模型的建立第19-20页
        3.1.1 配电线路有功损耗费用第19页
        3.1.2 无功配置投资和维修费用第19-20页
        3.1.3 电压越界惩罚费用第20页
    3.2 配电线路无功优化配置的数学模型第20-21页
        3.2.1 无功优化的目标函数第20-21页
        3.2.2 无功优化的约束条件第21页
    3.3 关联矩阵第21-23页
    3.4 无功优化模型的求解第23-25页
    3.5 小结第25-26页
第四章 主动配电线路潮流计算第26-37页
    4.1 配电网潮流算法第26-27页
    4.2 主动配电网潮流计算时DG节点类型第27-28页
        4.2.1 通过逆变器接入配电网第27页
        4.2.2 通过感应电机接入配电网第27-28页
        4.2.3 通过同步发电机接入配电网第28页
    4.3 潮流计算中各节点的注入电流第28-30页
        4.3.1 PI节点第28-29页
        4.3.2 PQ节点第29页
        4.3.3 PV节点第29-30页
        4.3.4 PQ(V)节点第30页
    4.4 改进的前推回代法第30-31页
    4.5 潮流程序第31-33页
        4.5.1 拓扑关系的表示第31-32页
        4.5.2 基本程序结构第32页
        4.5.3 关键计算流程第32-33页
    4.6 算例分析第33-36页
    4.7 小结第36-37页
第五章 主动中压配电线路无功配置优化方法第37-47页
    5.1 配电线路分区第37-40页
        5.1.1 配电线路的分区步骤第37-38页
        5.1.2 配电线路的分区流程图第38页
        5.1.3 配电线路的分区实例分析第38-40页
    5.2 负荷功率阻抗矩法第40-41页
        5.2.1 原理第40-41页
        5.2.2 负荷功率阻抗法实例分析第41页
    5.3 最短路径Dijkstra算法第41-45页
        5.3.1 Dijkstra算法思想第42页
        5.3.2 Dijkstra算法具体步骤第42页
        5.3.3 Dijkstra程序流程第42-44页
        5.3.4 Dijkstra实例分析第44-45页
    5.4 确定无功补偿点第45-46页
    5.5 确定无功补偿容量第46页
    5.6 小结第46-47页
第六章 主动中压配电线路无功配置优化方法验证第47-75页
    6.1 算例分析第47-74页
        6.1.1 12 节点算例分析第47-55页
        6.1.2 33 节点算例分析第55-65页
        6.1.3 962 津蒙线路算例分析第65-74页
    6.2 小结第74-75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75-76页
致谢第76-77页
参考文献第77-80页
研究生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第80-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页岩气藏多尺度渗流数值模拟研究
下一篇:油溶性封堵剂在底水油藏压裂中的适应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