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2-20页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文献综述及文献述评 | 第13-16页 |
1.2.1 预算管理文献综述 | 第13-14页 |
1.2.2 绩效审计文献综述 | 第14-16页 |
1.2.3 文献述评 | 第16页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6-19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1.3.2 内容框架 | 第17-19页 |
1.3.3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1.4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第19-20页 |
1.4.1 创新点 | 第19页 |
1.4.2 不足之处 | 第19-20页 |
2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20-24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0-21页 |
2.1.1 预算管理概念 | 第20页 |
2.1.2 绩效审计概念 | 第20-21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1-24页 |
2.2.1 公共委托-代理理论 | 第21页 |
2.2.2 新公共管理理论 | 第21-22页 |
2.2.3 政府绩效管理理论 | 第22-24页 |
3 LA市财政预算绩效审计案例分析 | 第24-33页 |
3.1 我国市级政府预算绩效审计现状 | 第24-26页 |
3.2 LA市政府预算绩效审计案例分析 | 第26-33页 |
3.2.1.LA市政府预算绩效审计简介 | 第26-30页 |
3.2.2 LA市政府部分项目预算绩效审计情况 | 第30-32页 |
3.2.3 LA市预算绩效审计结果分析 | 第32-33页 |
4 我国市级政府预算绩效审计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33-42页 |
4.1 存在的问题 | 第33-39页 |
4.1.1 预算绩效审计制度不健全 | 第33-35页 |
4.1.2 预算监管不到位 | 第35-39页 |
4.1.3 审计人员的意识和能力不够 | 第39页 |
4.1.4 审计项目零散不集中 | 第39页 |
4.2 成因分析 | 第39-42页 |
4.2.1 缺少针对性的法律法规 | 第39-40页 |
4.2.2 缺乏完善的监督与公开机制 | 第40页 |
4.2.3 缺少对审计人员的教育与培训 | 第40-41页 |
4.2.4 没有系统的规划预算绩效审计管理 | 第41-42页 |
5 改进我国市级政府预算绩效审计工作的具体对策与建议 | 第42-50页 |
5.1 完善相关法律与制度 | 第42-45页 |
5.1.1 贯彻落实相关法律法规制度 | 第42页 |
5.1.2 完善绩效评价体系 | 第42-45页 |
5.1.3 保证审计部门独立性 | 第45页 |
5.2 加强审计结果公开与预算监管 | 第45-46页 |
5.2.1 加强审计结果公开 | 第45页 |
5.2.2 完善各部门管理 | 第45-46页 |
5.2.3 建立审计结果问责制度 | 第46页 |
5.3 培养专业化审计人员队伍 | 第46-48页 |
5.3.1 增强预算审计意识与理念 | 第46-47页 |
5.3.2 提高人员职业素质与能力 | 第47页 |
5.3.3 完善人员激励制度 | 第47-48页 |
5.4 科学规划审计项目 | 第48-50页 |
5.4.1 制定系统、合理的计划 | 第48页 |
5.4.2 优化审计方法和辅助技术 | 第48页 |
5.4.3 实行周期性的项目管理与评价 | 第48-50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