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序论 | 第8-11页 |
第一节 选题缘由、研究方法、意义及结构说明 | 第8-9页 |
一、选题缘由 | 第8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8页 |
三、研究意义 | 第8页 |
四、本文结构说明 | 第8-9页 |
第二节 研究综述 | 第9-11页 |
一、网络语言的特征和地位 | 第9页 |
二、网络语言的结构类型与构造方式 | 第9-10页 |
三、网络语言的规范问题 | 第10-11页 |
第二章 网络语言的基本情况 | 第11-17页 |
第一节 网络语言的概念界定 | 第11页 |
第二节 网络语言产生的背景分析 | 第11-13页 |
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和网络时代的到来,提供了产生网络语言的物质载体 | 第11-12页 |
二、中国改革开放提供了产生网络语言的社会背景 | 第12页 |
三、人们文化素质的提升为网络语言的产生提供了保证 | 第12页 |
四、计算机汉字输入法的制约是网络语言产生的重要因素 | 第12-13页 |
第三节 网络语言的形成原因及其构成要素 | 第13-17页 |
一、网络语言的构成要素 | 第13页 |
二、网络语言产生的原因分析 | 第13-17页 |
第三章 网络语言的现状与影响 | 第17-24页 |
第一节 网络语言的定性与现状 | 第17-19页 |
一、网络语言的实质 | 第17页 |
二、网络语言面临的问题 | 第17-19页 |
第二节 网络词语的表现形式 | 第19-21页 |
一、字母型 | 第19页 |
二、数字型 | 第19-20页 |
三、符号型 | 第20页 |
四、数字、字母和符号混合型 | 第20页 |
五、汉语词汇创新型 | 第20-21页 |
第三节 网络语言的影响 | 第21-24页 |
一、网络语言对汉语言的影响 | 第21-22页 |
二、网络语言对网络生态的影响 | 第22-24页 |
第四章 网络语言的社会语言学分析 | 第24-33页 |
第一节 网络语言的特征 | 第24-28页 |
一、语音特征 | 第24-25页 |
二、语法特征 | 第25-27页 |
三、词汇特征 | 第27-28页 |
第二节 社会语言学视野中的网络语言 | 第28-30页 |
一、网络语言是一种语言变体 | 第28-29页 |
二、虚拟的言语社区 | 第29-30页 |
第三节 从语用学的角度看网络语言 | 第30-33页 |
一、网络宏观语境分析 | 第30-31页 |
二、网络言语的言语行为分析 | 第31-33页 |
第五章 正确对待网络语言 | 第33-40页 |
第一节 网络语言的优点与缺点 | 第33-37页 |
一、网络语言的优点 | 第33-34页 |
二、网络语言的缺陷与危害 | 第34-37页 |
第二节 网络语言的规范与发展 | 第37-40页 |
一、网络语言的规范 | 第37-38页 |
二、网络语言的发展趋势 | 第38-40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