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初等教育论文--教师与学生论文--教师、班主任论文

广西边境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2页
    一、研究缘由第10页
    二、研究背景第10-11页
    三、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11-12页
        (一)研究的目的第11-12页
        (二)研究的意义第12页
    四、文献综述第12-17页
        (一)国内文献研究成果第13-16页
        (二)国外研究成果第16-17页
    五、本选题的特色第17页
    六、研究过程第17-19页
        (一)理论准备第17页
        (二)制定研究计划第17-18页
        (三)研究方法第18-19页
        (四)调研阶段第19页
        (五)资料整理与分析第19页
    七、概念界定第19-22页
        (一)广西边境第19-20页
        (二)边境农村第20页
        (三)农村小学第20-21页
        (四)农村小学教师第21-22页
第二章 相关理论的简介第22-24页
    一、麦克莱兰的成就需要理论第22页
    二、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第22-23页
    三、维纳的归因理论第23-24页
第三章 广西边境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现状第24-30页
    一、工作量存在现状第24-25页
    二、压力存在现状第25-26页
    三、压力程度现状第26-27页
    四、中年教师家庭压力现状第27页
    五、工作条件及住房条件现状第27-28页
    六、教师福利待遇偏现状第28-30页
第四章 广西边境农村小学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第30-38页
    一、边境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结构失衡问题第30-35页
        (一)年龄结构失衡问题第30-31页
        (二)学科教师结构失衡问题第31-33页
        (三)学历结构失衡问题第33-34页
        (四)教师职称失衡问题第34-35页
    二、边境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及流动问题第35-38页
        (一)边境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第35-36页
        (二)边境农村小学教师流动意识第36-38页
第五章 影响广西边境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问题原因第38-44页
    一、边境农村小学教师结构失衡的因由第38-39页
        (一)教师流动性大,导致结构失衡第38页
        (二)教师尤其音体美学科教师招聘困难,致使结构失衡第38页
        (三)民转公教师成分偏大,造成结构失衡第38-39页
        (四)职称晋升困难,引起结构失衡第39页
    二、影响边境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因素及流动因素第39-40页
        (一)教师专业基础知识薄弱第39-40页
        (二)培训时间与内容力度不够第40页
    三、影响边境农村小学教师队伍流失原因第40-44页
        (一)工作负荷量第40-41页
        (二)新课程改革第41页
        (三)绩效考核第41-42页
        (四)家庭因素第42-43页
        (五)城乡二元制第43页
        (六)教师职称评聘及评优秀第43-44页
第六章 解决边境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管理问题对策第44-50页
    一、政府制定可行政策和加大执行力度第44-46页
        (一)建立补充常态化机制,稳定教师队伍第44页
        (二)创新老龄教师退休与转岗机制,改善其年龄结构第44-45页
        (三)加大教师补贴,消除部分家庭困扰第45页
        (四)加大推进城乡教师轮岗交流,增加轮岗机会第45页
        (五)完善职称评定及工作环境,提供坚定保障第45-46页
        (六)强化教师的专业发展,增加职称晋升砝码第46页
    二、构建和谐校园和利益激励体制第46-48页
        (一)完善激励机制,增强自豪感和幸福感第46-47页
        (二)制定合理绩效考核标准,为绩效工资保驾护航第47页
        (三)构建和谐校园环境,增强归属感第47页
        (四)构建和谐人际关系,增强凝聚力第47-48页
    三、提高边境农村小学教师的综合素质机制第48-50页
        (一)增强教师自身综合素质,设置适应自身目标第48页
        (二)提高教师自身质量,建立良好的互动模式第48页
        (三)树立正确职业观,正确对待自己职业第48-49页
        (四)提高意识形态,扎根学校高尚品质第49-50页
结束语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4页
附录第54-59页
致谢第59-60页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贫困地区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以广东省廉江市营仔镇云峡小学为例
下一篇:慕课背景下广西农村中小学“双师教学”课堂教学改革研究--以宜州、隆安四校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