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2页 |
Abstract | 第12-14页 |
缩略语 | 第15-16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6-2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6-19页 |
1.1.1 植物的非生物胁迫 | 第16-17页 |
1.1.2 植物DREPP蛋白的发现 | 第17-18页 |
1.1.3 植物DREPP蛋白功能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9-22页 |
1.2.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9-20页 |
1.2.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页 |
1.2.3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0-22页 |
2 甘蓝型油菜BnDREPPs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22-34页 |
2.1 实验方法与步骤 | 第22-23页 |
2.1.1 甘蓝型油菜BnDREPPs基因的同源检索 | 第22页 |
2.1.2 目的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22-23页 |
2.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23-32页 |
2.2.1 甘蓝型油菜BnDREPPs基因序列分析 | 第23-24页 |
2.2.2 甘蓝型油菜BnDREPP蛋白一级结构预测分析 | 第24-25页 |
2.2.3 甘蓝型油菜BnDREPP蛋白二级结构预测分析 | 第25-26页 |
2.2.4 甘蓝型油菜BnDR EPP蛋白三级结构预测分析 | 第26页 |
2.2.5 甘蓝型油菜BnDREPP蛋白信号肽及跨膜区预测 | 第26-28页 |
2.2.6 甘蓝型油菜BnDREPP蛋白的功能结构域和亚细胞定位预测 | 第28-29页 |
2.2.7 甘蓝型油菜BnDREPP蛋白功能预测 | 第29-30页 |
2.2.8 甘蓝型油菜BnDREPP蛋白多序列比对和进化分析 | 第30-32页 |
2.3 讨论和小结 | 第32-34页 |
3 甘蓝型油菜BnDREPPs基因超表达载体的构建及拟南芥转化 | 第34-56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34-38页 |
3.1.1 植物材料和菌株 | 第34页 |
3.1.2 主要实验试剂 | 第34页 |
3.1.3 主要仪器设备 | 第34-35页 |
3.1.4 主要培养基和溶液的配制 | 第35-38页 |
3.2 目的基因克隆 | 第38-40页 |
3.2.1 引物设计 | 第38页 |
3.2.2 甘蓝型油菜总RNA的提取 | 第38-39页 |
3.2.3 单链cDNA的合成 | 第39页 |
3.2.4 BnDREPPs全长CDS序列的扩增 | 第39-40页 |
3.3 目的基因超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40-43页 |
3.3.1 载体质粒提取 | 第41页 |
3.3.2 目的基因的连接及转化 | 第41-42页 |
3.3.3 重组质粒的PCR鉴定与测序 | 第42-43页 |
3.4 pCXSN::BnDREPP2转化拟南芥 | 第43-45页 |
3.4.1 农杆菌GV30101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43-44页 |
3.4.2 冻融法转化农杆菌 | 第44页 |
3.4.3 浸花法转化拟南芥 | 第44-45页 |
3.4.4 拟南芥幼苗微量DNA的提取 | 第45页 |
3.4.5 转基因拟南芥植株的分子检测 | 第45页 |
3.5 结果与分析 | 第45-53页 |
3.5.1 甘蓝型油菜总RNA的提取检测 | 第45-46页 |
3.5.2 甘蓝型油菜BnDREPPs基因的克隆 | 第46页 |
3.5.3 目的基因超表达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 第46-48页 |
3.5.4 重组质粒转化农杆菌阳性转化子的筛选 | 第48-49页 |
3.5.5 转基因拟南芥T_0代的筛选 | 第49-50页 |
3.5.6 转基因拟南芥T_0代的检测及表型观察 | 第50-51页 |
3.5.7 T_1转基因代拟南芥的检测及表型观察 | 第51-53页 |
3.6 讨论和小结 | 第53-56页 |
3.6.1 甘蓝型油菜BnDREPPs基因的克隆与载体构建 | 第53页 |
3.6.2 农杆菌介导法转化拟南芥 | 第53-54页 |
3.6.3 转基因拟南芥植株的检测及表型观察 | 第54-56页 |
4 甘蓝型油菜BnDREPPs基因组织表达分析与胁迫表达分析 | 第56-65页 |
4.1 实验材料与试剂 | 第56-57页 |
4.1.1 植物材料 | 第56页 |
4.1.2 主要仪器设备 | 第56页 |
4.1.3 主要试剂及试剂盒 | 第56页 |
4.1.4 主要溶液及缓冲液配方 | 第56-57页 |
4.2 实验方法与步骤 | 第57-59页 |
4.2.1 基因组织表达分析取材 | 第57-58页 |
4.2.2 逆境胁迫处理 | 第58页 |
4.2.3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 | 第58-59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59-63页 |
4.3.1 甘蓝型油菜BnDREPPs基因组织表达模式分析 | 第59-60页 |
4.3.2 非生物胁迫下BnDREPPs基因表达模式分析 | 第60-63页 |
4.4 讨论和小结 | 第63-65页 |
4.4.1 甘蓝型油菜BnDREPPs基因组织表达分析 | 第63页 |
4.4.2 非生物胁迫下甘蓝型油菜BnDREPPs的表达模式 | 第63-65页 |
5 甘蓝型油菜BnDREPP2基因启动子分析载体的构建 | 第65-72页 |
5.1 实验材料和试剂 | 第65页 |
5.2 实验方法与步骤 | 第65-66页 |
5.2.1 甘蓝型油菜BnDREPP2基因启动子区的克隆 | 第65-66页 |
5.2.2 甘蓝型油菜BnDREPP2基因启动子分析载体的构建 | 第66页 |
5.3 结果与分析 | 第66-70页 |
5.3.1 甘蓝型油菜BnDREPP2基因启动子区的克隆 | 第66-67页 |
5.3.2 甘蓝型油菜BnDREPP2基因启动子分析载体的构建及序列分析 | 第67-70页 |
5.4 讨论 | 第70-72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72-74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72页 |
6.2 后续研究工作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