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1 引言 | 第12-19页 |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研究内容与逻辑框架 | 第14-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2 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19-48页 |
·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内涵判析 | 第19-23页 |
·经济发展的内涵研究 | 第19-21页 |
·社会发展的内涵研究 | 第21-23页 |
·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 第23-37页 |
·国外相关指标体系研究 | 第23-32页 |
·国内相关指标体系研究 | 第32-37页 |
·协调度评价模型与测度方法研究 | 第37-42页 |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协调度相关评价研究 | 第42-45页 |
·总体评述 | 第45-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3 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理论基础与内涵界定 | 第48-57页 |
·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理论基础 | 第48-51页 |
·系统论 | 第48-50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50-51页 |
·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内涵与概念构思 | 第51-56页 |
·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内涵 | 第51-54页 |
·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概念构思 | 第54-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4 我国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57-74页 |
·我国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评价指标的理论遴选 | 第57-60页 |
·我国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评价指标的理论遴选原则 | 第57-58页 |
·我国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评价指标的理论遴选 | 第58-60页 |
·我国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评价指标的实证筛选 | 第60-70页 |
·我国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评价指标的隶属度分析 | 第60-64页 |
·我国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评价指标的相关分析 | 第64-65页 |
·我国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评价指标的鉴别力分析 | 第65-70页 |
·我国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评价指标的信度与效度检验 | 第70-73页 |
·我国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评价指标的信度检验 | 第71页 |
·我国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评价指标的效度检验 | 第71-73页 |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5 宁波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典型相关分析 | 第74-93页 |
·宁波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典型相关分析的基本思想与工作原理 | 第75-76页 |
·宁波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典型相关分析的基本程序 | 第76-81页 |
·宁波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典型相关分析的数据采集与标准化 | 第76-80页 |
·宁波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典型相关分析的运行程序 | 第80-81页 |
·宁波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典型相关分析的结果 | 第81-92页 |
本章小结 | 第92-93页 |
6 宁波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横向测度 | 第93-114页 |
·主成分分析的基本原理与求解 | 第93-96页 |
·主成分分析的基本原理与几何意义 | 第94-95页 |
·主成分分析的求解 | 第95-96页 |
·评价指标的数据采集与无量纲化处理 | 第96-98页 |
·宁波市经济发展度、社会发展度的横向测度 | 第98-109页 |
·宁波市横向经济发展度、社会发展度的相关性分析 | 第109-110页 |
·宁波市经济社会发展协调度的横向测度 | 第110-113页 |
本章小结 | 第113-114页 |
7 宁波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纵向测度 | 第114-136页 |
·评价指标的数据采集与无量纲化处理 | 第114-119页 |
·宁波市经济发展度、社会发展度的纵向测度 | 第119-130页 |
·宁波市纵向经济发展度与社会发展度的相关性分析 | 第130-131页 |
·宁波市经济社会发展协调度的纵向测度 | 第131-135页 |
本章小结 | 第135-136页 |
8 宁波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 | 第136-166页 |
·宁波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制约因素 | 第138-150页 |
·经济结构不合理 | 第138-140页 |
·经济发展的资源与生态环境约束加剧 | 第140-143页 |
·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薄弱 | 第143-145页 |
·基础性文化、教育事业发展滞后 | 第145-147页 |
·就业、社会保障与收入分配矛盾突出 | 第147-150页 |
·促进宁波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对策分析 | 第150-165页 |
·加快经济结构战略调整,大力发展新兴产业与海洋经济 | 第151-154页 |
·实施绿色战略,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 第154-156页 |
·加速科技进步,优先发展教育 | 第156-159页 |
·促进充分就业,保持就业与经济同步增长 | 第159-162页 |
·强化政府分配职能,有效控制收入差距 | 第162-165页 |
本章小结 | 第165-166页 |
9 结论与展望 | 第166-170页 |
·研究成果 | 第166-168页 |
·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 第168页 |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第168-170页 |
参考文献 | 第170-176页 |
附录 | 第176-1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