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1 引言 | 第9-15页 |
·研究背景 | 第9-12页 |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2-13页 |
·分析框架、研究方法和本文的创新 | 第13-15页 |
2 统筹城乡发展的理论建构与实践模式 | 第15-27页 |
·统筹城乡发展的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统筹城乡发展的理论建构 | 第16-20页 |
·国内统筹城乡发展的几种模式 | 第20-24页 |
·苏南模式 | 第20-21页 |
·珠江三角洲模式 | 第21页 |
·上海模式 | 第21-22页 |
·北京模式 | 第22页 |
·重庆模式 | 第22-23页 |
·石家庄模式 | 第23-24页 |
·样本选择:为什么是浙江省嘉兴市 | 第24-27页 |
3 嘉兴市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践机制 | 第27-47页 |
·嘉兴市统筹城乡发展的发展历程 | 第27-29页 |
·嘉兴市统筹城乡发展的政策与制度 | 第29-35页 |
·嘉兴市统筹城乡发展的实施成效 | 第35-38页 |
·嘉兴市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路径 | 第38-47页 |
·嘉兴市秀洲区“两分两换”进展情况 | 第39-42页 |
·嘉善县姚庄镇“两分两换”进展情况 | 第42-44页 |
·桐乡市龙翔街道“两分两换”进展情况 | 第44-47页 |
4 嘉兴模式的普遍性与局限性 | 第47-58页 |
·嘉兴模式的经验总结 | 第47-50页 |
·尊重农民意愿 | 第47-48页 |
·政府自觉推动 | 第48页 |
·市域统筹规划 | 第48-49页 |
·引入市场机制 | 第49页 |
·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 | 第49-50页 |
·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 第50页 |
·嘉兴模式的普遍性意义分析 | 第50-52页 |
·嘉兴模式的局限性 | 第52-54页 |
·嘉兴模式的深化完善 | 第54-58页 |
·深化推进“两分两换”试点工作 | 第54-55页 |
·科学建设城乡一体居住点 | 第55-56页 |
·整体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 | 第56-57页 |
·合理界定政府的角色定位 | 第57-58页 |
5 提升统筹城乡发展水平的路径探索:以嘉兴模式为例 | 第58-61页 |
·更加尊重广大农民的意愿选择 | 第58页 |
·更加体现统筹城乡发展的阶段性 | 第58-59页 |
·更加符合城乡差异化的发展要求 | 第59页 |
·加大就地城镇化的探索力度 | 第59-60页 |
·加大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力度 | 第60-61页 |
6 结论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