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村经济结构与体制论文--土地问题论文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运行机理研究

致谢第1-5页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10页
1. 导言第10-15页
   ·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第10-11页
     ·研究背景第10页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0-11页
   ·文献回顾与理论基础第11-15页
     ·已有研究综述第11-13页
     ·理论基础第13-14页
     ·研究方法第14页
     ·研究的难点和创新点第14-15页
2. 农村土地流转的基本理论第15-23页
   ·农村土地流转的概念界定第15-16页
   ·农村土地流转的相关理论分析第16-20页
     ·产权与制度变迁理论第16-17页
     ·地租理论第17-18页
     ·规模经济理论第18-20页
   ·资源配置视角下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意义第20-23页
3. 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演进的历史与逻辑第23-30页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农村土地个人所有制第23-24页
     ·新中国成立之初土地改革的必然性第23页
     ·农民土地个人所有制的确立第23页
     ·土地制度变迁的有效性分析第23-24页
   ·农业合作社和人民公社化时期的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第24-25页
     ·农业生产互助组时期的土地制度第24页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时期的土地制度第24-25页
     ·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时期的土地制度第25页
     ·人民公社化时期的土地制度第25页
   ·改革开放之后的农村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第25-27页
     ·农村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初步完成第26页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的完善第26页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的进一步发展第26-27页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绩效第27页
   ·现阶段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必要性第27-30页
     ·相对价格的变动是土地制度变迁的内在源泉第27-29页
     ·对潜在利润的追求诱致土地制度的变迁第29-30页
4.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实地调查与案例研究第30-45页
   ·浙江省德清县莫干山镇土地流转案例研究第30-38页
     ·相关背景资料第30页
     ·德清县莫干山镇农村土地流转的实地调查第30-37页
     ·德清县莫干山镇农村土地流转实地调查总结第37-38页
   ·重庆市南山区土地流转案例研究第38-42页
     ·相关背景资料介绍第38-39页
     ·重庆市南川区土地流转的案例研究第39-41页
     ·南川区农村土地流转案例总结第41-42页
   ·浙江省德清县和重庆市南川区土地流转运行机理比较分析第42-45页
     ·德清县和南川区土地流转原因的异同第42页
     ·德清县和南川区土地流转运行方式的异同第42-43页
     ·德清县和南川区土地流转效果的异同第43-45页
5.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运行机理分析第45-56页
   ·我国农村土地为何流转——形成机理第45-49页
     ·资源优化配置的驱动第45-46页
     ·规模化经营和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第46页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推动第46-47页
     ·各个利益主体的推进第47-48页
     ·国家政策的引导第48-49页
   ·我国农村土地怎样流转——运作机理第49-53页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发展历程第49-50页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方式第50-53页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类型及流程第53页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效果与存在的问题第53-56页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积极效果第53-54页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第54-56页
6. 促进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建议第56-60页
   ·推进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激励机制第56-57页
   ·形成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服务机制第57页
   ·完善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管理机制第57-58页
   ·建立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调处机制第58-59页
   ·健全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避险机制第59-60页
7. 结语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5页
附录: 浙江省德清县莫干山镇访谈实录第65-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选择试验模型的基本农田非市场价值评估研究--以浙江省德清县为例
下一篇:我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协调度评价及对策研究--以宁波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