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研究--以S省为例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5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第二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一、本文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二、本文研究意义 | 第12页 |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一、国外研究动态 | 第12-13页 |
二、国内研究动态 | 第13-14页 |
第四节 本文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第五节 本文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第15页 |
一、本文研究方法 | 第15页 |
二、本文创新点 | 第15页 |
第二章 内部控制的基础理论 | 第15-21页 |
第一节 内部控制的含义与发展 | 第15-18页 |
一、内部控制的内涵 | 第15页 |
二、内部控制发展的五个阶段 | 第15-18页 |
第二节 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体系的基础理论 | 第18-19页 |
一、控制论 | 第18页 |
二、信息论 | 第18-19页 |
三、系统论 | 第19页 |
第三节 银行业内部控制监管 | 第19-21页 |
一、巴塞尔委员会关于银行业内部控制的理论 | 第19-20页 |
二、中国人民银行对于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要求 | 第20-21页 |
第三章 S省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现状分析 | 第21-29页 |
第一节 S省农村信用社概况 | 第21-24页 |
一、总体情况 | 第21-23页 |
二、内部控制相关部门设置与职责 | 第23-24页 |
第二节 S省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 第24-26页 |
一、内部控制环境和制度建设基础薄弱 | 第24-25页 |
二、风险识别与评估缺位 | 第25页 |
三、信息交流与沟通机制不健全 | 第25-26页 |
四、内控监督流于形式 | 第26页 |
第三节 S省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 第26-29页 |
一、案例内容 | 第26-27页 |
二、案发的原因 | 第27-28页 |
三、案例反映出的内部控制缺陷 | 第28-29页 |
第四章 完善S省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的建议 | 第29-36页 |
第一节 构建有效的内部控制环境并进行风险评估 | 第29-32页 |
一、银行承兑汇票类业务 | 第29页 |
二、金库现金和柜员现金类业务 | 第29-30页 |
三、储蓄存款类业务 | 第30页 |
四、单位存款类业务 | 第30页 |
五、资金清算类业务 | 第30-31页 |
六、上门收款方面业务 | 第31页 |
七、代收代付方面业务 | 第31页 |
八、贷款类业务 | 第31-32页 |
第二节 注重信息与交流建设 | 第32-34页 |
一、银行承兑汇票类 | 第32页 |
二、现金类业务 | 第32页 |
三、储蓄存款类业务 | 第32页 |
四、单位存款类业务 | 第32-33页 |
五、资金清算类业务 | 第33页 |
六、上门收款类业务 | 第33页 |
七、代收代付类业务 | 第33-34页 |
八、信贷类业务 | 第34页 |
第三节 加强控制活动力度 | 第34-35页 |
一、银行承兑汇票类业务 | 第34页 |
二、现金类业务 | 第34-35页 |
三、储蓄存款类业务 | 第35页 |
四、资金清算类业务 | 第35页 |
第四节 注重内部控制的监督评审 | 第35-36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36-38页 |
第一节 内部控制要具有全面性 | 第36页 |
第二节 内部控制要具有适用性 | 第36-37页 |
第三节 内部控制要具有计划性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致谢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