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引言 | 第6-7页 |
一、共同抵押的概述 | 第7-12页 |
(一)共同抵押的概念 | 第7-8页 |
(二)共同抵押的特征 | 第8-9页 |
(三)共同抵押与类似概念的辨析 | 第9-10页 |
(四)共同抵押的性质 | 第10页 |
(五)共同抵押的意义 | 第10-12页 |
二、共同抵押的设立与效力 | 第12-17页 |
(一)共同抵押的设立 | 第12-13页 |
(二)共同抵押的效力 | 第13-17页 |
1、共同抵押权人的自由选择权 | 第13-14页 |
2、共同抵押权人自由选择权的限制 | 第14-15页 |
3、除债务人之外抵押人的求偿权 | 第15-17页 |
三、共同抵押权的实现 | 第17-21页 |
(一)共同抵押权的实现方式 | 第17-18页 |
(二)共同抵押权的实现规则 | 第18-21页 |
1、分配主义与分割主义 | 第18页 |
2、自由选择保障主义 | 第18-19页 |
3、调整主义与非调整主义 | 第19-21页 |
四、构建我国共同抵押制度之几点思考 | 第21-26页 |
(一)各个抵押财产内部债权分担的计算 | 第21-22页 |
(二)赋予除债务人外抵押人的代位权 | 第22-24页 |
1、赋予除债务人外抵押人代位权的合理性 | 第22-23页 |
2、除债务人外抵押人的代位权行使 | 第23-24页 |
(三)赋予后序位抵押权人代位权 | 第24-26页 |
1、共同抵押的本质体现 | 第24-25页 |
2、弥补共同抵押权人自由选择权的负面影响兼平衡各方利益 | 第25页 |
3、赋予后序位抵押权人代位权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 第25-26页 |
结语 | 第26-27页 |
参考文献 | 第27-29页 |
致谢 | 第29-3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