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数学论文

中小学三视图课程内容及教学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9-15页
    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1.1 几何的多样性及其教育功能第9页
        1.1.2 视图的产生与应用第9-10页
        1.1.3 中国三视图课程内容的出现第10页
    1.2 研究问题第10-11页
    1.3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第12-15页
        1.4.1 研究方法第12页
        1.4.2 技术路线第12-15页
第2章 文献综述第15-19页
    2.1 三视图文本的相关研究第15页
    2.2 三视图教与学的相关研究第15-16页
    2.3 三视图解题的相关研究第16-17页
    2.4 小结第17-19页
第3章 中小学三视图课程内容分析第19-43页
    3.1 对中小学三视图课程内容进行教材呈现分析的缘由及目的第19页
    3.2 《义务标准》和《高中标准》对中小学三视图的具体要求第19-21页
    3.3 中小学三视图相关内容的宏观分析第21-23页
        3.3.1 中小学三视图相关内容的章节分布第21-22页
        3.3.2 中小学三视图相关内容课时安排第22-23页
    3.4 中小学三视图课程内容教材呈现分析第23-40页
        3.4.1 小学阶段三视图课程内容教材呈现分析第23-30页
        3.4.2 初中阶段三视图课程内容呈现分析第30-35页
        3.4.3 高中阶段三视图课程内容呈现分析第35-40页
    3.5 各阶段三视图相关内容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第40-43页
        3.5.1 各阶段三视图相关内容之间的区别第40-41页
        3.5.2 各阶段三视图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第41-43页
第4章 中小学三视图课程内容的教学研究第43-51页
    4.1 三视图教学的总体研究第43-45页
    4.2 各阶段三视图课程内容的教学研究第45-51页
        4.2.1 小学阶段“观察物体”教学研究第45-47页
        4.2.2 初中阶段“投影与视图”教学研究第47-48页
        4.2.3 高中阶段三视图教学研究第48-51页
第5章 回顾与展望第51-53页
    5.1 课题研究的创新性第51页
    5.2 课题研究的局限性第51页
    5.3 课题展望第51-53页
参考文献第53-55页
致谢第55-5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几何画板培养学生动态解决几何问题能力的实践研究
下一篇:初中数学新手型教师与专家型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