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液体的制备及萃取电镀污泥中金属的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0页 |
1.1 引言 | 第9-10页 |
1.2 离子液体的简介 | 第10-14页 |
1.2.1 离子液体的研究进展 | 第10页 |
1.2.2 离子液体的组成 | 第10-11页 |
1.2.3 离子液体的合成 | 第11-12页 |
1.2.4 离子液体的应用 | 第12-14页 |
1.3 电镀污泥概况 | 第14-18页 |
1.3.1 电镀污泥的来源 | 第14-17页 |
1.3.2 电镀污泥中金属的回收 | 第17页 |
1.3.3 电镀污泥其他处理技术 | 第17-18页 |
1.4 本课题研究内容及创新之处 | 第18-20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4.2 创新之处 | 第19-20页 |
第2章 离子液体的合成及其表征 | 第20-28页 |
2.1 引言 | 第20页 |
2.2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20-22页 |
2.2.1 实验试剂 | 第20-21页 |
2.2.2 实验仪器 | 第21-22页 |
2.3 离子液体的制备 | 第22-23页 |
2.4 离子液体的表征 | 第23-27页 |
2.4.1 粘度的测定 | 第23页 |
2.4.2 萃取性能的研究 | 第23-24页 |
2.4.3 FT-IR(红外光谱)表征 | 第24-25页 |
2.4.4 ~1HNMR(核磁共振)表征 | 第25-26页 |
2.4.5 HPLC(高效液相色谱)表征 | 第26-2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离子液体萃取金属的研究 | 第28-40页 |
3.1 引言 | 第28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28-29页 |
3.2.1 评价依据 | 第28页 |
3.2.2 萃取体系的选择 | 第28-29页 |
3.3 单因素实验 | 第29-33页 |
3.3.1 时间对金属萃取的影响 | 第29-30页 |
3.3.2 温度对金属的萃取的影响 | 第30-31页 |
3.3.3 pH对金属的萃取的影响 | 第31-32页 |
3.3.4 金属的初始浓度对萃取的影响 | 第32-33页 |
3.4 正交实验 | 第33-38页 |
3.4.1 Pb元素正交实验 | 第33-35页 |
3.4.2 Zn元素正交实验 | 第35-37页 |
3.4.3 Ni元素正交实验 | 第37-38页 |
3.4.4 验证试验 | 第38页 |
3.5 萃取机理的探究 | 第38-39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4章 电镀污泥中金属的浸出研究 | 第40-45页 |
4.1 引言 | 第40页 |
4.2 电镀污泥金属的测定 | 第40-41页 |
4.3 电镀污泥金属的浸出 | 第41-43页 |
4.3.1 固液比对浸出率的影响 | 第41-42页 |
4.3.2 时间对浸出率的影响 | 第42页 |
4.3.3 温度对浸出率的影响 | 第42-43页 |
4.3.4 验证试验 | 第43页 |
4.4 浸出机理的探究 | 第43-4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5章 电镀污泥中金属萃取的工艺探究 | 第45-60页 |
5.1 引言 | 第45页 |
5.2 电镀污泥浸出液分步沉淀实验 | 第45-47页 |
5.2.1 主要金属的理论沉p H | 第45-46页 |
5.2.2 电镀污泥中金属沉淀与p H值的关系 | 第46-47页 |
5.3 铜、镍、锌的分离 | 第47-54页 |
5.3.1 铜的萃取与反萃 | 第48-51页 |
5.3.2 锌、镍的分离 | 第51-54页 |
5.4 电镀污泥中金属的浸出、萃取放大实验 | 第54-58页 |
5.4.1 电镀污泥中金属的浸出 | 第56页 |
5.4.2 电镀污泥中金属的除杂 | 第56-57页 |
5.4.3 酸溶后铜、镍、锌的萃取分离 | 第57-5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0-62页 |
6.1 结论 | 第60-61页 |
6.2 展望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9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