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1 前言 | 第9-17页 |
1.1 选题依据 | 第9-10页 |
1.1.1 优化初级中学班级管理,提高班级管理实效性的要求 | 第9页 |
1.1.2 推进初级中学素质教育改革,制定改革的方向和目标的要求 | 第9-10页 |
1.1.3 解决传统教育弊端,完成全面育人目标的要求 | 第10页 |
1.2 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10-11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1-17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17-18页 |
2.1 研究对象 | 第17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2.2.1 文献资料法 | 第17页 |
2.2.2 德尔菲法 | 第17页 |
2.2.3 数理统计法 | 第17页 |
2.2.4 逻辑分析法 | 第17-18页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18-49页 |
3.1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8-22页 |
3.1.1 素质的概念 | 第18页 |
3.1.2 综合素质评价的概念 | 第18-19页 |
3.1.3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特点 | 第19页 |
3.1.4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原则 | 第19-20页 |
3.1.5 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演进 | 第20-22页 |
3.2 传统的学生评价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22-23页 |
3.2.1 单一的评价目标造成学生素质的片面发展 | 第22页 |
3.2.2 片面化的评价内容难以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有效指导 | 第22-23页 |
3.2.3 简单化评价方法不利于能力的发展 | 第23页 |
3.2.4 模式化的评价过程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展 | 第23页 |
3.3 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模型的构建 | 第23-36页 |
3.3.1 操作步骤 | 第23-24页 |
3.3.2 初选指标的筛选 | 第24-25页 |
3.3.3 专家第一轮搜集 | 第25-27页 |
3.3.4 专家二次筛选结果 | 第27-28页 |
3.3.5 因子命名、整合与归类 | 第28-30页 |
3.3.6 因子分析适宜性检验 | 第30页 |
3.3.7 探索性因子分析 | 第30-33页 |
3.3.8 权重系数的计算与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模型的确认 | 第33-36页 |
3.4 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证调研——以邢台市第十二中学为例 | 第36-44页 |
3.4.1 学生思想道德素质量化评价结果 | 第37-38页 |
3.4.2 初中学生智力素质量化评价结果 | 第38-40页 |
3.4.3 初中学生身心素质量化评价结果 | 第40-41页 |
3.4.4 初中学生审美素质的量化评价结果 | 第41-42页 |
3.4.5 初中学生劳动素质的量化评价结果 | 第42-44页 |
3.4.6 初中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结果 | 第44页 |
3.5 提升初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对策 | 第44-49页 |
3.5.1 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的具体对策 | 第44-45页 |
3.5.2 学生智力素质提升的具体对策 | 第45-46页 |
3.5.3 学生身心素质提升的具体对策 | 第46-47页 |
3.5.4 学生艺术审美素质提升的具体对策 | 第47页 |
3.5.5 学生劳动素质提升的具体对策 | 第47-49页 |
4 结论与展望 | 第49-52页 |
4.1 结论 | 第49-50页 |
4.2 展望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附录1 专家访谈提纲 | 第54-56页 |
附录2 专家评判问卷 | 第56-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