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16页 |
ABSTRACT | 第16-1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20-44页 |
1.1 引言 | 第20页 |
1.2 变形镁合金及其板材成形技术发展现状 | 第20-28页 |
1.2.1 变形镁合金的性能及特点 | 第20-22页 |
1.2.2 镁合金塑性成形机制 | 第22-26页 |
1.2.3 镁合金板材塑性成形技术 | 第26-28页 |
1.3 电致塑性效应及其在辅助成形技术中的应用 | 第28-34页 |
1.3.1 电致塑性效应概述 | 第28-29页 |
1.3.2 电致塑性效应理论研究进展 | 第29-30页 |
1.3.3 电致塑性成形技术研究现状 | 第30-34页 |
1.4 板材渐进成形技术研究 | 第34-41页 |
1.4.1 板材渐进成形概述 | 第34-36页 |
1.4.2 板材数控渐进成形技术进展 | 第36-40页 |
1.4.3 镁合金板材数控渐进成形现状 | 第40-41页 |
1.5 课题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41-44页 |
1.5.1 课题研究意义 | 第41-42页 |
1.5.2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42-44页 |
第二章 电致塑性渐进成形理论分析与成形系统研究 | 第44-64页 |
2.1 引言 | 第44页 |
2.2 电致塑性渐进成形理论分析 | 第44-49页 |
2.2.1 渐进成形原理 | 第44-45页 |
2.2.2 壁厚变化规律 | 第45-47页 |
2.2.3 应变分析 | 第47-48页 |
2.2.4 电致塑性渐进成形技术可行性分析 | 第48-49页 |
2.3 成形系统设计 | 第49-55页 |
2.3.1 基本设备组成 | 第49-52页 |
2.3.2 试验平台搭建 | 第52-55页 |
2.4 电致塑性渐进成形摩擦机理 | 第55-58页 |
2.4.1 载流摩擦特点 | 第55页 |
2.4.2 摩擦机理分析 | 第55-57页 |
2.4.3 润滑剂的选择 | 第57-58页 |
2.5 成形过程分析 | 第58-62页 |
2.5.1 加工方式 | 第58-60页 |
2.5.2 制件成形分析 | 第60-62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第三章 AZ31B板材电致塑性渐进成形工艺研究 | 第64-86页 |
3.1 引言 | 第64页 |
3.2 实验材料与装置 | 第64-65页 |
3.3 基于响应曲面法的板材成形极限研究 | 第65-76页 |
3.3.1 试验方法与安排设计 | 第65-66页 |
3.3.2 工艺参数对板材成形性能影响分析 | 第66-75页 |
3.3.3 基于响应曲面法的工艺参数优化 | 第75-76页 |
3.4 基于正交试验的制件成形质量研究 | 第76-82页 |
3.4.1 试验方法与安排设计 | 第76-78页 |
3.4.2 工艺参数对制件成形质量影响分析 | 第78-82页 |
3.5 工艺参数影响分析与综合优化 | 第82-83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83-86页 |
第四章 AZ31B板材电致塑性渐进成形实验与机理研究 | 第86-108页 |
4.1 引言 | 第86页 |
4.2 成形过程温度研究 | 第86-92页 |
4.2.1 实验装置与方法 | 第86-87页 |
4.2.2 成形板材定点温度变化规律 | 第87-88页 |
4.2.3 工艺参数对成形温度影响 | 第88-92页 |
4.3 成形力研究 | 第92-98页 |
4.3.1 实验装置与方法 | 第92-93页 |
4.3.2 成形过程力变化规律 | 第93-95页 |
4.3.3 工艺参数对成形力的影响 | 第95-98页 |
4.4 极限应变状态研究 | 第98-102页 |
4.4.1 实验装置与方法 | 第98-100页 |
4.4.2 基于渐变角度方椎台模型的直线路径加载 | 第100页 |
4.4.3 基于渐变角度圆锥台模型的圆形路径加载 | 第100-101页 |
4.4.4 成形极限点应变发展历史 | 第101-102页 |
4.5 制件微观组织研究 | 第102-106页 |
4.5.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102-103页 |
4.5.2 微观组织演变过程与分析 | 第103-106页 |
4.5.3 断口形貌对比与分析 | 第106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106-108页 |
第五章 镁合金板材电致塑性效应作用机制研究 | 第108-124页 |
5.1 引言 | 第108页 |
5.2 控制电脉冲参数的渐进成形实验 | 第108-111页 |
5.2.1 实验装置与方法 | 第108-109页 |
5.2.2 电脉冲参数对板材渐进成形性能的影响 | 第109-111页 |
5.3 控制电脉冲参数的电致塑性单拉实验 | 第111-115页 |
5.3.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111-112页 |
5.3.2 电脉冲参数对板材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112-115页 |
5.4 电致塑性效应理论分析 | 第115-117页 |
5.5 基于单拉实验的电致塑性效应微观机理研究 | 第117-123页 |
5.5.1 微观组织演变 | 第117-119页 |
5.5.2 断口形貌 | 第119-120页 |
5.5.3 板材塑性提高的微观机理 | 第120-121页 |
5.5.4 大电参数下板材整体延展性的恶化 | 第121-123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123-124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24-128页 |
6.1 结论 | 第124-126页 |
6.2 创新点 | 第126页 |
6.3 展望 | 第126-128页 |
参考文献 | 第128-142页 |
致谢 | 第142-144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 第144-146页 |
English paper | 第146-188页 |
附表 | 第1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