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喜马拉雅地区金粉蕨属的分类修订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8-9页 |
1. 简介 | 第9-19页 |
·研究地区简介 | 第9-10页 |
·金粉蕨属分类简史 | 第10-17页 |
·金粉蕨属的系统位置 | 第10-11页 |
·金粉蕨属的分类系统 | 第11-17页 |
·存在问题 | 第17页 |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目的 | 第17-19页 |
2. 形态性状研究 | 第19-33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19-21页 |
·标本研究 | 第19页 |
·野外考察 | 第19-20页 |
·鳞片微形态研究 | 第20-21页 |
·结果及讨论 | 第21-33页 |
·根状茎 | 第21页 |
·孢子囊群及囊群盖 | 第21-24页 |
·鳞片 | 第24-26页 |
·叶 | 第26-29页 |
·叶表皮微形态特征 | 第29-33页 |
3. 分子系统学研究 | 第33-43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33-38页 |
·研究材料 | 第33-36页 |
·总DNA提取、PCR扩增及测序 | 第36-37页 |
·系统树构建 | 第37-3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8-40页 |
·序列分析 | 第39-40页 |
·分子系统发育树及其分析 | 第40页 |
·讨论 | 第40-43页 |
4. 泛喜马拉雅地区金粉蕨属的分类处理 | 第43-67页 |
5. 结论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个人简介 | 第73-75页 |
导师简介 | 第75-77页 |
获得成果目录 | 第77-79页 |
致谢 | 第79-81页 |
附录:模式标本图集 | 第81-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