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20页 |
·我国核能源的发展 | 第11-12页 |
·铀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 第12-14页 |
·铀及其化合物的物理性质 | 第12-13页 |
·铀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 第13-14页 |
·铀的价态 | 第13页 |
·铀的化合物 | 第13-14页 |
·铀及同位素的放射性 | 第14页 |
·铀同位素丰度的分析现状 | 第14-17页 |
·气体同位素质谱计分析原理及组成 | 第14-16页 |
·气体进样系统 | 第16页 |
·气体离子源 | 第16页 |
·质量分析器 | 第16页 |
·离子检测系统及数据处理 | 第16页 |
·真空获得系统 | 第16-17页 |
·固体物料铀同位素丰度分析原理 | 第17页 |
·选题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参考文献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实验方法 | 第20-38页 |
·方法原理 | 第20-21页 |
·γ 射线的特性 | 第20页 |
·γ 能谱分析方法对样品的要求 | 第20页 |
·样品测量方法 | 第20-21页 |
·材料和仪器设备 | 第21-22页 |
·主要试剂材料 | 第21页 |
·仪器设备 | 第21-22页 |
·设备简介 | 第22-24页 |
·设备参数 | 第22-23页 |
·γ 能谱仪测量的必备条件 | 第23页 |
·γ 能谱仪测量前的校准 | 第23-24页 |
·本底计数率的测定 | 第23页 |
·能量分辨率的测定 | 第23页 |
·探测效率的测定 | 第23-24页 |
·峰康比的测定 | 第24页 |
·Co-60γ 标准放射源 | 第24页 |
·铀同位素工作标准物质 | 第24页 |
·方法步骤 | 第24-35页 |
·样品测量容器 | 第24-25页 |
·γ 谱仪的本底计数率的测定 | 第25-26页 |
·γ 谱仪的能量刻度 | 第26-28页 |
·γ 谱仪的全能峰效率刻度 | 第28页 |
·刻度方法 | 第28-30页 |
·刻度测量 | 第30-31页 |
·γ 谱仪的定标 | 第31页 |
·铀物料样品中铀纯度的确定 | 第31-34页 |
·铀物料样品源的制备 | 第34页 |
·核素的识别 | 第34页 |
·样品的测量 | 第34-35页 |
·各特征峰校对因子的测定 | 第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8页 |
第三章 样品分析计算与各参数的确定 | 第38-52页 |
·实验部分 | 第38-48页 |
·样品源的制备及测量过程 | 第38页 |
·样品理论测量时间的预先确定 | 第38-39页 |
·U-235、U-238各自特征峰的校对因子的实验确定 | 第39页 |
·样品源U-235、U-238的各特征峰计数、绝对质量和丰度的计算方法 | 第39-43页 |
·方法检测下限的确定 | 第43-44页 |
·相对标准误差 | 第44-45页 |
·方法的不确定度分析及计算 | 第45-48页 |
·实验分析及结果讨论 | 第48-50页 |
·不同铀纯度(或者说总铀质量)样品的分析比较 | 第48-49页 |
·结果讨论 | 第49页 |
·实际分析测量的准确度 | 第49-50页 |
·结果讨论 | 第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2页 |
第四章 γ 能谱相对比较法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 第52-55页 |
·废弃物车间简介 | 第52页 |
·样品的分析 | 第52页 |
·样品分析 | 第52页 |
·结果讨论 | 第52页 |
·客户要求 | 第52-53页 |
·混合样品的配制 | 第52页 |
·样品分析 | 第52页 |
·结果讨论 | 第52-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五章 全文总结 | 第55-56页 |
展望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