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土壤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Cr污染土壤电动修复过程中pH值的影响因素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30页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9-10页
     ·选题背景第9-10页
     ·研究意义第10页
   ·电动修复技术的主要机理第10-13页
     ·电动修复系统中的电解(Electrolyte)反应第11页
     ·污染物在电场作用下的运输机制第11-12页
     ·污染物在电场作用下的其他地球化学反应第12-13页
   ·重金属污染土壤电动修复技术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3-28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13-20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20-27页
     ·发展趋势第27页
     ·电动修复技术的技术优势及存在的问题第27-28页
   ·研究方法、内容、创新点及技术路线第28-30页
     ·研究方法及研究内容第28页
     ·研究创新点第28-29页
     ·研究技术路线第29-30页
第二章 实验内容、材料与方法第30-36页
   ·实验内容第30页
   ·实验材料第30-32页
     ·土壤第30页
     ·实验装置第30-31页
     ·实验仪器、设备和试剂第31-32页
   ·实验程序第32-34页
   ·实验分析方法第34-35页
     ·实际场地污染土壤的粒级划分第34页
     ·含水率的测定第34页
     ·土壤pH值和电导率的测定第34页
     ·土壤碳酸盐含量的测定原理第34页
     ·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测定原理第34页
     ·土壤中总Cr及其他金属含量的测定第34-35页
     ·土壤中Cr(VI)含量的测定第35页
   ·实验质量保证第35-36页
第三章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36-54页
   ·土壤理化性质第36-38页
     ·实际场地污染土壤粒度筛分第36页
     ·预处理后土壤理化性质分析第36-38页
   ·实验pH值变化及分析第38-43页
     ·电解液的pH值第38-41页
     ·土壤的pH值第41-43页
   ·Cr的去除第43-51页
     ·总Cr的物质流第43-49页
     ·Cr(III)和Cr(VI)的分布第49-51页
   ·Cr(VI)和Cr(III)之间的相互转化第51-54页
第四章 数值模拟及优化第54-77页
   ·电解液pH值模型的建立及优化第54-65页
     ·电解液pH值模型的建立第54-56页
     ·电解液pH值模型的初步优化第56-58页
     ·电解液pH值模型的验证及优化第58-65页
   ·土壤pH值模型的优化第65-77页
     ·土壤pH值模型的选取第65-68页
     ·土壤pH值模型的优化第68-77页
第五章 结论与不足第77-79页
   ·结论第77页
   ·不足第77-78页
   ·应用前景展望第78-79页
参考文献第79-85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第85-86页
致谢第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的禽畜产品环境影响评价及对策探讨
下一篇:固体铀物料中铀-235丰度的γ能谱相对比较法分析测定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