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在不同前轮定位参数下的转向特性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绪论 | 第9-15页 |
·论文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课题来源及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论文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2 前悬架、转向系统的 ADAMS/Car 建模 | 第15-25页 |
·ADAMS/Car 仿真软件 | 第15页 |
·模型的组成分析 | 第15-16页 |
·基于 ADAMS/Car 的建模 | 第16-22页 |
·前悬架建模 | 第16-18页 |
·转向机构建模 | 第18-19页 |
·横向稳定杆建模 | 第19-20页 |
·轮胎参数设定 | 第20-21页 |
·其余参数的设定 | 第21-22页 |
·悬架系统、转向系统模型装配 | 第22页 |
·本章小结 | 第22-25页 |
3 ADAMS/Car 模型仿真分析 | 第25-51页 |
·ADAMS/Car 仿真分析内容 | 第25页 |
·前轮前束角对转向特性的影响 | 第25-27页 |
·前束和前束角 | 第25-26页 |
·前束角对转向直径的影响 | 第26-27页 |
·前轮外倾角对转向特性的影响 | 第27-34页 |
·外倾角对车轮磨损的影响 | 第27-28页 |
·外倾角对转向力矩影响 | 第28-29页 |
·外倾角对转向直径的影响 | 第29-30页 |
·外倾角对主销偏移距的影响 | 第30-31页 |
·外倾角对轮胎接地印迹中心的影响 | 第31-33页 |
·外倾角对前轴轮距的影响 | 第33-34页 |
·主销后倾角对转向特性的影响 | 第34-38页 |
·后倾角对转向直径的影响 | 第34-35页 |
·后倾角对主销偏移距的影响 | 第35-36页 |
·后倾角对轮胎接地印迹中心的影响 | 第36-37页 |
·后倾角对前轴轮距的影响 | 第37-38页 |
·主销内倾角对转向特性的影响 | 第38-42页 |
·内倾角对转向直径的影响 | 第38-39页 |
·内倾角对主销偏移距的影响 | 第39-40页 |
·内倾角对轮胎接地印迹中心的影响 | 第40-41页 |
·内倾角对前轴轮距的影响 | 第41-42页 |
·车轮同向跳动对定位参数的影响 | 第42-48页 |
·同一定位参数下的车轮跳动 | 第42-45页 |
·不同后倾角下的车轮跳动 | 第45-46页 |
·不同内倾角下的车轮跳动 | 第46-47页 |
·不同外倾角下的车轮跳动 | 第47-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51页 |
4 汽车转向系统 5 轴试验台的研制 | 第51-71页 |
·汽车转向系统 5 轴试验台 | 第51页 |
·汽车转向 5 轴试验台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 第51-54页 |
·汽车转向 5 轴试验台的结构组成 | 第51-52页 |
·汽车转向 5 轴试验台的工作原理 | 第52-53页 |
·前轮定位参数的调整 | 第53-54页 |
·四轮定位检测系统 | 第54-57页 |
·四轮定位检测系统的总体部件 | 第54-55页 |
·四轮定位仪性能参数 | 第55页 |
·传感器机头 | 第55-56页 |
·四轮定位检测系统的工作原理 | 第56-57页 |
·汽车转向 5 轴试验台硬件配置 | 第57-62页 |
·试验台测控系统 | 第57-58页 |
·运动控制卡 | 第58-60页 |
·数据采集卡 | 第60-62页 |
·转向系统加载单元执行器的性能特点 | 第62-68页 |
·方向盘输入单元 | 第62-63页 |
·转向载荷单元 | 第63-65页 |
·车轮高度控制单元 | 第65页 |
·伺服驱动器的选型配置 | 第65-68页 |
·软件测控系统 | 第68-70页 |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5 仿真结果试验验证 | 第71-89页 |
·车轮转向角仿真测试对比 | 第71-72页 |
·车轮转向过程中外倾角的变化关系 | 第72-80页 |
·转向过程中外倾角的最小值 | 第80-81页 |
·后倾角对外倾角的影响 | 第81-83页 |
·车轮接地印迹中心轨迹的测试分析 | 第83-86页 |
·车轮跳动对外倾角和前束角的影响 | 第86-88页 |
·本章小结 | 第88-89页 |
6 总结和展望 | 第89-91页 |
·总结 | 第89页 |
·展望 | 第89-91页 |
致谢 | 第91-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96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