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绪言 | 第10-18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0页 |
·选题的背景 | 第10页 |
·选题的意义 | 第10页 |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国内关于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 第11-13页 |
·国外关于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国内外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分析 | 第14-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文献资料法 | 第16页 |
·案例分析法 | 第16-17页 |
·问卷调查法 | 第17页 |
·访谈法 | 第17页 |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2 ××中职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发展现状 | 第18-30页 |
·行业人力资源需求调研 | 第18-25页 |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行业从业人员情况 | 第19-22页 |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行业人才需求情况 | 第22-25页 |
·重庆市中职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发展现状 | 第25-27页 |
·专业设置情况 | 第25-26页 |
·招生与就业情况 | 第26页 |
·在职人员培训情况 | 第26页 |
·专业教学情况 | 第26-27页 |
·××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发展现状 | 第27-30页 |
·培养方案与实施 | 第28页 |
·课程设置与实施 | 第28页 |
·教材使用情况 | 第28页 |
·教学开展情况 | 第28-29页 |
·师资队伍概况 | 第29页 |
·实训实习情况 | 第29页 |
·教学质量评价模式 | 第29-30页 |
3 ××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0-36页 |
·对学校现有人才培养模式的总体评价 | 第30页 |
·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0-32页 |
·课程建设与先进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不匹配 | 第30-31页 |
·教材建设严重滞后 | 第31页 |
·“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未达到预期效果 | 第31页 |
·师资队伍结构有待改善 | 第31页 |
·校企合作与实训基地的建设与管理有待加强 | 第31-32页 |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2-36页 |
·课程体系建设滞后的原因 | 第32页 |
·教材建设落后的原因 | 第32-33页 |
·教学模式落后的原因 | 第33页 |
·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的原因 | 第33-34页 |
·校企合作与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弱化的原因 | 第34-36页 |
4 XX 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 | 第36-56页 |
·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 | 第37-39页 |
·课程性质的进一步规范 | 第37页 |
·课程结构的调整与完善 | 第37-39页 |
·教材开发与建设 | 第39-44页 |
·课程性质 | 第39页 |
·设计思路 | 第39页 |
·课程目标 | 第39-40页 |
·课程内容与要求 | 第40-42页 |
·教学活动参考设计 | 第42-43页 |
·实施建议 | 第43-44页 |
·教育教学改革 | 第44-46页 |
·为“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推行和落实提供制度保障 | 第44-45页 |
·“五环四步”教学模式 | 第45-46页 |
·师资队伍建设 | 第46-48页 |
·教师结构及数量 | 第46页 |
·各类教师素质要求 | 第46-48页 |
·教师培养培训方式 | 第48页 |
·校企合作与实训基地建设 | 第48-54页 |
·校内实训基地 | 第48-53页 |
·校外实训基地 | 第53-54页 |
·改革创新点 | 第54-56页 |
5 “一订二合三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监控与评价 | 第56-72页 |
·“一订二合三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过程的监督控制 | 第56-61页 |
·教学要求 | 第56-57页 |
·教学管理 | 第57-61页 |
·“一订二合三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结果的考评 | 第61-72页 |
·教师教学工作绩效的评价 | 第61-63页 |
·学生学业评价 | 第63-72页 |
致谢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6页 |
附录一 | 第76-78页 |
附录二 | 第78-82页 |
附录三 | 第82-96页 |
附录四 | 第96-98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