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设计论文--民用建筑论文--商业和服务性行业建筑论文

基于行为学的商业综合体内部休闲空间设计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1 绪论第9-16页
   ·研究背景第9页
     ·城市化进程加速第9页
     ·休闲生活的需求第9页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9-10页
     ·目的第9-10页
     ·意义第10页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第10-13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10-11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3页
   ·研究内容、方法与框架第13-16页
     ·研究内容第13-14页
     ·研究方法第14-15页
     ·研究框架第15-16页
2 基础研究第16-33页
   ·概念界定第16-17页
     ·商业综合体第16页
     ·休闲空间第16-17页
     ·行为学第17页
   ·发展历程第17-19页
     ·商业综合体休闲空间发展历程第17-18页
     ·行为学发展历程第18-19页
   ·类型划分第19-21页
     ·商业综合体内部休闲空间类型第19-20页
     ·行为类型第20-21页
   ·功能特征第21-25页
     ·商业综合体功能特征第21页
     ·商业综合体内部休闲空间特性第21-23页
     ·行为特征分析第23-25页
   ·相关理论研究第25-29页
     ·行为刺激论第25页
     ·行为目标论第25-26页
     ·行为知觉与空间认知第26-27页
     ·环境心理理论第27-29页
   ·实践探索第29-32页
     ·香港联邦广场第29-31页
     ·多伦多伊顿中心第31-32页
   ·本章小结第32-33页
3 商业综合体内部休闲空间分析第33-46页
   ·空间特性分析第33-34页
     ·空间形态第33页
     ·功能构成第33页
     ·交通组织第33页
     ·时间使用第33-34页
   ·行为需求分析第34-35页
     ·不同性别的需求第34页
     ·不同年龄的需求第34-35页
   ·休闲空间设计原则第35-38页
     ·多样性第35-36页
     ·可达性第36-37页
     ·吸引性第37页
     ·舒适性第37-38页
   ·休闲空间评价体系第38-44页
     ·评价方法第38页
     ·评价流程第38-39页
     ·体系搭建第39-44页
   ·休闲空间存在问题第44-45页
     ·设计手法单一第44页
     ·交通组织被动第44-45页
     ·特色景观匮乏第45页
     ·人本感知不足第45页
   ·本章小结第45-46页
4 商业综合体内部休闲空间设计第46-68页
   ·基于多样性原则的功能格局第46-54页
     ·格局多样性第46-52页
     ·功能多样性第52-54页
   ·基于可达性原则的交通组织第54-59页
     ·平面交通第54-56页
     ·竖向交通第56-57页
     ·相互渗透第57-59页
   ·基于吸引性原则的特色景观第59-65页
     ·景观元素第59-63页
     ·景观序列第63-65页
   ·基于舒适性原则的人本体验第65-67页
     ·空间界定第65-66页
     ·人性设计第66-67页
   ·本章小结第67-68页
5 实例分析——以哈尔滨香坊万达广场为例第68-87页
   ·香坊万达广场现状概况第68-74页
     ·现状概况第68-69页
     ·市民行为调查第69-74页
   ·休闲空间现状评价第74-78页
     ·多样性评价第74-75页
     ·可达性评价第75-76页
     ·吸引性评价第76页
     ·舒适性评价第76-78页
   ·休闲空间的营造与完善策略第78-82页
     ·多样空间营造第78-79页
     ·交通组织完善第79-80页
     ·特色景观规划第80-81页
     ·人本体验设计第81-82页
   ·休闲空间的前期提升方案第82-86页
     ·多样的功能格局第83-84页
     ·可达的交通组织第84-85页
     ·吸引的特色景观第85页
     ·舒适的人本体验第85-86页
   ·本章小结第86-87页
结论第87-89页
 (1) 研究结论第87页
 (2) 创新成果第87-88页
 (3) 尚存不足第88-89页
参考文献第89-92页
附录第92-97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97-98页
致谢第98-99页

论文共9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适应性的城市滨水敏感区开发与控制研究
下一篇:区域一体化视角下的吉林市高新区北区产业规划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