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一体化视角下的吉林市高新区北区产业规划策略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绪论 | 第9-13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1-13页 |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2 概界定及相关理论 | 第13-23页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3-14页 |
·产业关联和产业集群 | 第13-14页 |
·产业规划 | 第14页 |
·高新产业区 | 第14页 |
·区域一体化 | 第14页 |
·理论研究 | 第14-17页 |
·苗床理论 | 第14-15页 |
·产业集群理论 | 第15-16页 |
·区域一体化理论 | 第16-17页 |
·相关案例解析 | 第17-22页 |
·北京高新技术开发区 | 第17-18页 |
·上海高新技术开发区 | 第18-20页 |
·长春高新技术开发区 | 第20-22页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3 吉林高新区北区建设条件分析 | 第23-33页 |
·吉林高新区北区基础概况 | 第23-25页 |
·自然条件分析 | 第23-24页 |
·交通区位优势分析 | 第24-25页 |
·生态环境优势分析 | 第25页 |
·吉林高新区北区发展政策条件 | 第25-28页 |
·国家层面宏观尺度政策条件分析 | 第25-26页 |
·省市域层面中观尺度政策条件分析 | 第26页 |
·高新区微观尺度政策分析 | 第26-28页 |
·吉林高新区北区产业发展基础 | 第28-29页 |
·产业发展基础 | 第28页 |
·产业发展评价 | 第28-29页 |
·吉林高新区北区产业发展制约因素 | 第29-32页 |
·长春产业发展对吉林产业的影响 | 第29页 |
·高新区与老城区空间关系制约 | 第29-30页 |
·高新区产业结构升级制约 | 第30-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4 吉林高新区北区产业规划 | 第33-48页 |
·用地规模 | 第33-36页 |
·总体规模 | 第33页 |
·各阶段规模 | 第33-36页 |
·产业一体化抉择 | 第36-39页 |
·南区原有产业 | 第37页 |
·北区各类产业定位 | 第37-38页 |
·北区产业整合目标 | 第38-39页 |
·一体化结构 | 第39-41页 |
·一体化的功能布局 | 第39-40页 |
·基础设施共享的用地布局 | 第40-41页 |
·一体化空间布局 | 第41-43页 |
·产业用地的空间导向 | 第41-42页 |
·产业一体化的空间结构 | 第42-43页 |
·产业规划策略 | 第43-47页 |
·区域协调与合作策略 | 第44页 |
·土地整合与储备策略 | 第44-45页 |
·产业分析与定位策略 | 第45-46页 |
·产业关联与整合策略 | 第46-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5 启动区规划实施跟踪调研 | 第48-65页 |
·启动区的实施计划 | 第48-53页 |
·启动区的用地布局 | 第48-49页 |
·重点项目布局 | 第49-52页 |
·基础设施工程 | 第52-53页 |
·重点地段形态意向 | 第53页 |
·启动区现状追踪调查 | 第53-58页 |
·已形成用地布局 | 第53-54页 |
·已建成重点项目 | 第54-57页 |
·已建成基础设施 | 第57-58页 |
·规划与现状实施比较分析 | 第58-61页 |
·用地布局分析 | 第58-59页 |
·产业类型分析 | 第59-61页 |
·启动区产业规划与建设策略 | 第61-64页 |
·尊重规划且因地制宜的建设策略 | 第61-62页 |
·增强产业关联性的规划策略 | 第62-63页 |
·空间集约化发展的规划策略 | 第63页 |
·区域共享的基础设施规划策略 | 第63-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结论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