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导论 | 第8-15页 |
(一)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8-9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第9-14页 |
(三) 研究思路和基本内容 | 第14-15页 |
1. 研究思路 | 第14页 |
2. 基本内容 | 第14-15页 |
一、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基础理论分析 | 第15-23页 |
(一)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基本内涵 | 第15-18页 |
1.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界定 | 第15页 |
2.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特征 | 第15-16页 |
3. 财政转移支付的类型 | 第16-18页 |
(二)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功能及目标 | 第18-20页 |
1. 财政转移支付的功能 | 第18-19页 |
2. 财政转移支付的目标 | 第19-20页 |
(三) 欠发达地区财政转移支付法律规制的必要性 | 第20-23页 |
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基本现状 | 第23-31页 |
(一) 国外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概况 | 第23-26页 |
1. 美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 第23页 |
2. 德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 第23-24页 |
3. 日本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 第24-25页 |
4. 澳大利亚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 第25页 |
5. 国际比较的启示与借鉴 | 第25-26页 |
(二) 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立法现状 | 第26-28页 |
1. 国家层面关于转移支付制度的规定 | 第26-27页 |
2. 地方政府关于转移支付制度的规定 | 第27-28页 |
3. 关于我国转移支付立法现状的述评 | 第28页 |
(三) 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实践现状 | 第28-31页 |
三、原赣南苏区财政转移支付的制度困境 | 第31-38页 |
(一) 我国欠发达地区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分析 | 第31-33页 |
1. 欠发达地区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总体分析 | 第31-32页 |
2. 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比较分析 | 第32-33页 |
(二) 中央关于振兴原赣南苏区的背景分析 | 第33-35页 |
(三) 原赣南苏区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现状与问题 | 第35-38页 |
四、原赣南苏区财政转移支付机制的完善 | 第38-47页 |
(一) 原赣南苏区财政转移支付基本原则的明确 | 第38-39页 |
1. 公平正义原则 | 第38页 |
2. 规范性原则 | 第38-39页 |
3. 绩效原则 | 第39页 |
4. 公正透明原则 | 第39页 |
5. 专用性原则 | 第39页 |
(二) 原赣南苏区财政转移支付机制的规范和构建 | 第39-47页 |
1. 加快法律制定进程 | 第39-40页 |
2. 明确主体、权利及义务 | 第40-41页 |
3. 科学划分政府事权 | 第41-42页 |
4. 规范监督机制 | 第42-44页 |
5. 规范转移支付结构 | 第44-45页 |
6. 优化转移支付资金的分配方法 | 第45-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