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雾粒度分布的实验分析和喷雾干燥设备的轨迹法设计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6页 |
目录 | 第6-8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8-23页 |
1.1 喷雾干燥原理 | 第8-13页 |
1.1.1 料液的雾化 | 第8-10页 |
1.1.2 雾滴与空气的混合 | 第10-11页 |
1.1.3 雾滴的干燥 | 第11-12页 |
1.1.4 产品与干燥介质的分离 | 第12页 |
1.1.5 喷雾干燥的优缺点 | 第12-13页 |
1.2 喷雾干燥技术的进展 | 第13-15页 |
1.3 喷雾干燥的设计方法 | 第15-18页 |
1.3.1 干燥强度法 | 第15-16页 |
1.3.2 热容积交换系数法 | 第16-17页 |
1.3.3 图解积分法 | 第17页 |
1.3.4 粒子运动轨迹法 | 第17-18页 |
1.4 喷雾干燥的数学模型介绍 | 第18-19页 |
1.5 数学模拟放大技术 | 第19-21页 |
1.6 本文的思路和主要内容 | 第21-22页 |
参考文献 | 第22-23页 |
第二章 雾滴粒度的实验分析及粒子的运动轨迹 | 第23-44页 |
2.1 粒度及粒度分布的表示方法 | 第23-25页 |
2.1.1 基本概念 | 第23-24页 |
2.1.2 颗粒平均直径的表示形式 | 第24-25页 |
2.2 测定粒度分布的方法 | 第25-26页 |
2.3 离心式雾化器的料雾粒度分布 | 第26-30页 |
2.3.1 实验方法 | 第26-28页 |
2.3.2 料雾粒度的轨迹法分析 | 第28-30页 |
2.4 空气的流动特性 | 第30-32页 |
2.4.1 空气流动的数学模型 | 第30-32页 |
2.4.2 空气的流动特性 | 第32页 |
2.5 雾滴粒子的运动轨迹 | 第32-40页 |
2.5.1 雾滴粒子形状的变化 | 第33-34页 |
2.5.2 雾滴粒子运动的简化 | 第34页 |
2.5.3 时间增量法和拖动坐标系 | 第34-35页 |
2.5.4 粒子的受力及运动方程 | 第35-37页 |
2.5.5 对阻力系数的分析与讨论 | 第37-38页 |
2.5.6 对料液粘性的讨论 | 第38-40页 |
2.6 粒度分布和粒子轨迹的计算程序的编制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第三章 雾滴中水分的蒸发 | 第44-57页 |
3.1 传递现象的无因次分析 | 第44-48页 |
3.1.1 传质传热中的无因次数群 | 第44-45页 |
3.1.2 雾滴传递过程的分析 | 第45-48页 |
3.2 料雾水分的蒸发 | 第48-53页 |
3.2.1 干燥速率和干燥阶段 | 第48-50页 |
3.2.2 恒速阶段的蒸发速率 | 第50-51页 |
3.2.3 降速阶段的蒸发速率 | 第51-53页 |
3.3 料雾与干燥介质间的传热 | 第53-55页 |
3.4 传递子程序的编制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7页 |
第四章 程序的编制及应用 | 第57-68页 |
4.1 程序的编制 | 第57-59页 |
4.2 程序的验证 | 第59-61页 |
4.3 程序的应用 | 第61-67页 |
4.3.1 不同操作条件对粒子运动的影响 | 第61-62页 |
4.3.2 不同工艺参数对能量消耗的影响 | 第62-64页 |
4.3.3 工程应用实例 | 第64-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68页 |
第五章 结束语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