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矿区采空区地表稳定性评价
| 致谢 | 第1-5页 |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1 绪论 | 第9-14页 |
| ·研究背景 | 第9页 |
|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唯象学研究方法 | 第11-14页 |
| 2 采空区地表沉陷的基本理论 | 第14-23页 |
| ·岩层的移动和变形 | 第14-19页 |
| ·采空区岩层移动和变形 | 第14-17页 |
| ·沉陷盆地移动稳定后采动岩层内的三带 | 第17-19页 |
| ·地表移动盆地的形成 | 第19页 |
| ·地表移动和变形对建筑物的影响 | 第19-20页 |
| ·地表塌陷对地面建筑物的影响 | 第20-23页 |
| 3 阜新矿区地质及开采概况 | 第23-31页 |
| ·地层及构造 | 第23-25页 |
| ·地层 | 第23-24页 |
| ·构造 | 第24-25页 |
| ·煤层及煤质 | 第25-26页 |
| ·开采历史 | 第26页 |
| ·采空区分布 | 第26-27页 |
| ·地质采矿技术条件 | 第27-31页 |
| 4 阜新矿区开采沉陷计算 | 第31-44页 |
| ·煤层覆岩破坏规律 | 第31页 |
| ·采煤地表沉陷计算 | 第31-32页 |
| ·计算方法选取 | 第31-32页 |
| ·计算内容与计算原则 | 第32页 |
| ·工程实例 | 第32-44页 |
| ·清河门工业园区地下煤层开采情况 | 第32-33页 |
| ·清河门工业园区下方采空区分布 | 第33-34页 |
| ·地表沉陷稳定性分析与评价 | 第34-40页 |
| ·评价区域地表移动与变形分析 | 第40-41页 |
| ·地表突发性塌陷可能性分析 | 第41-44页 |
| 5 阜新矿区地表稳定性评价 | 第44-53页 |
| ·阜新矿区沉陷区分布 | 第44-45页 |
| ·阜新矿区沉陷分析 | 第45-53页 |
| ·阜新矿区沉陷成因与特征分析 | 第45-46页 |
| ·阜新矿区地表沉陷及沉陷曲线 | 第46-49页 |
| ·阜新矿区沉陷程度分析 | 第49-53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53-54页 |
| ·结论 | 第53页 |
| ·展望 | 第53-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 作者简历 | 第56-58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