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1-5页 |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1 绪论 | 第9-15页 |
|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论文的实用价值 | 第12页 |
|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 ·论文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 2 西二矿与乌矿境界重叠区边帮压煤情况分析 | 第15-38页 |
| ·地质条件分析 | 第15-19页 |
| ·可采煤层 | 第15-18页 |
| ·构造 | 第18-19页 |
| ·开采设计分析 | 第19-22页 |
| ·西二矿开采设计 | 第19-21页 |
| ·乌矿开采设计 | 第21-22页 |
| ·开采现状分析 | 第22-24页 |
| ·西二矿开采现状 | 第22-24页 |
| ·乌矿开采现状 | 第24页 |
| ·相邻露天矿境界重叠区与边帮压煤区概念 | 第24-26页 |
| ·矿床地质模型及工程量计算 | 第26-37页 |
| ·矿床地质模型的建立 | 第26-28页 |
| ·两矿独立开采境界及煤岩量计算 | 第28-30页 |
| ·两矿独立开采边帮压煤量计算 | 第30-31页 |
| ·乌矿越界开采承担的剥离量计算 | 第31-33页 |
| ·乌矿压帮内排给西二矿造成的二次剥离量计算 | 第33-34页 |
| ·两矿实施协调开采煤岩量计算 | 第34-37页 |
| ·小结 | 第37-38页 |
| 3 西二矿与乌矿境界重叠区边帮压煤协调开采技术 | 第38-51页 |
| ·协调开采条件下的西二矿采区划分方案优化 | 第38-49页 |
| ·边帮压煤协调开采实施效果分析 | 第49-50页 |
| ·小结 | 第50-51页 |
| 4 协调开采条件下的运输系统优化 | 第51-67页 |
| ·原煤运输系统协调布置方案 | 第53-55页 |
| ·临时排土桥高度确定 | 第55-60页 |
| ·排土桥构筑-拆除的演变过程与采剥工程时空关系研究 | 第60-65页 |
| ·运输系统协调效果分析 | 第65-66页 |
| ·小结 | 第66-67页 |
| 5 结论与展望 | 第67-69页 |
| ·结论 | 第67页 |
| ·展望 | 第67-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1页 |
| 作者简历 | 第71-73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