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1-5页 |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1 绪论 | 第10-19页 |
| ·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 ·煤泥水对环境的危害 | 第11-12页 |
| ·煤泥水的处理现状 | 第12-18页 |
| ·国外煤泥水处理现状 | 第12-16页 |
| ·国内煤泥水处理现状 | 第16-18页 |
| ·煤泥水处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8-19页 |
| 2 小青矿选煤厂煤泥水性质及研究方案 | 第19-25页 |
| ·水样来源 | 第19-22页 |
| ·入料煤泥水各项指标分析 | 第19-20页 |
| ·入料煤泥水粒度分布 | 第20-21页 |
| ·入料煤泥水矿物组成分析 | 第21-22页 |
|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方案的确定 | 第22-23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页 |
| ·技术方案的确定 | 第22-23页 |
| ·仪器和试剂 | 第23-24页 |
| ·主要实验仪器 | 第23页 |
| ·主要试验试剂 | 第23-24页 |
| ·主要溶液的配制 | 第24页 |
| ·主要水质指标的测定方法 | 第24-25页 |
| ·SS含量的测定 | 第24页 |
| ·COD的测定 | 第24页 |
| ·沉降试验 | 第24-25页 |
| 3 凝聚剂、絮凝剂的选择 | 第25-32页 |
| ·试验目标 | 第25页 |
| ·凝聚剂的选择 | 第25-27页 |
| ·沉降试验 | 第26-27页 |
| ·小结 | 第27页 |
| ·絮凝剂的选择 | 第27-32页 |
| ·不同类型的聚丙烯酰胺的沉降实验 | 第28-30页 |
| ·不同分子量聚丙烯酰胺的沉降实验 | 第30-32页 |
| 4 石灰与聚丙烯酰胺联用处理煤泥水 | 第32-40页 |
| ·投加石灰处理煤泥水的沉降实验 | 第32-35页 |
| ·石灰的投加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32-34页 |
| ·SS的浓度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34-35页 |
| ·石灰与聚丙烯酰胺联用处理煤泥水的沉降实验 | 第35-38页 |
| ·聚丙烯酰胺的药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35-37页 |
| ·聚丙烯酰胺和石灰石投加顺序的研究 | 第37-38页 |
| ·药剂费用 | 第38-39页 |
| ·小结 | 第39-40页 |
| 5 氯化钙与聚丙烯酰胺联用处理煤泥水 | 第40-48页 |
| ·投加氯化钙处理煤泥水的沉降实验 | 第40-42页 |
| ·氯化钙的投加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40-42页 |
| ·氯化钙与聚丙烯酰胺联用处理煤泥水的沉降实验 | 第42-47页 |
| ·投加聚丙烯酰胺与氯化钙顺序的研究 | 第42-44页 |
| ·氯化钙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44-45页 |
| ·聚丙烯酰胺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45-47页 |
| ·药剂费用 | 第47页 |
| ·小结 | 第47-48页 |
| 6 作用机理研究与分析 | 第48-55页 |
| ·石灰与聚丙烯酰胺联用处理高浓度煤泥水的作用机理分析 | 第48-50页 |
| ·OH~-的作用 | 第48-49页 |
| ·Ca~(2+)和Ca(OH)_2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49-50页 |
| ·石灰处理高浓度煤泥水的作用机理分析 | 第50-52页 |
| ·Ca~(2+)的作用 | 第50-51页 |
| ·Ca(OH)_2的作用 | 第51-52页 |
| ·聚丙烯酰胺的絮凝作用 | 第52页 |
| ·氯化钙与聚丙烯酰胺联用处理高浓度煤泥水的作用机理分析 | 第52-53页 |
| ·铝系和铁系凝聚剂对煤泥水凝聚效果不理想的原因分析 | 第53页 |
| ·加药顺序对混凝效果影响的理论分析 | 第53-55页 |
| 7 结论与展望 | 第55-56页 |
| ·试验研究主要结论 | 第55页 |
| ·展望 | 第55-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 作者简历 | 第58-60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