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绪论 | 第8-13页 |
一、 选题目的和意义 | 第8页 |
二、 研究综述 | 第8-11页 |
(一)广告传播学与媒介暴力角度的研究方面 | 第8-10页 |
(二)社会工作,心理学角度研究商业广告对未成年人的影响 | 第10-11页 |
三、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第一章 X小学现状及问卷调查基本情况 | 第13-17页 |
第一节 X小学现状 | 第13页 |
第二节 调查基本情况 | 第13-17页 |
一、 调查对象 | 第13页 |
二、 调查内容 | 第13-14页 |
三、 分析与总结 | 第14-17页 |
第二章 商业广告对未成年人的影响 | 第17-28页 |
第一节 未成年人与广告的关系 | 第17-18页 |
一、 未成年人群体地位的特殊性与广告 | 第17页 |
二、 未成年人群体思维性格特点与广告 | 第17-18页 |
第二节 广告对未成年人生活的影响 | 第18-23页 |
一、 对物质消费行为的影响 | 第18-20页 |
二、 对生活态度的影响 | 第20页 |
三、 对语言文字的影响 | 第20-21页 |
四、 对未成年人性格形成的影响 | 第21-23页 |
第三节 广告对未成年人心理层面的影响 | 第23-28页 |
一、 对价值观念形成的影响 | 第23-24页 |
二、 对伦理道德的挑战 | 第24-25页 |
三、 对情感生理认知的影响 | 第25-26页 |
四、 对未成年人是非观、认知世界的影响 | 第26-28页 |
第三章 商业广告对未成年人产生负面影响的原因分析 | 第28-32页 |
第一节 广告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必然会产生负面影响 | 第28-29页 |
一、 广告的商业性、两面性 | 第28页 |
二、广告的复杂性、开放性 | 第28-29页 |
第二节 影响未成年人的广告泛滥的原因 | 第29-32页 |
一、 主流价值观缺乏引导力掌控性,制度不完善 | 第29-30页 |
二、 文化传播的失衡 | 第30页 |
三、 学校和家庭教育的缺失 | 第30-31页 |
四、 竞争激烈的行业环境,给予垃圾广告以广阔空间 | 第31-32页 |
第四章 商业广告负面影响的预防与社会工作介入 | 第32-39页 |
第一节 预防商业广告给未成年人带来负面影响的举措 | 第32-33页 |
一、 鼓励商家、广告制作者提高职业道德 | 第32页 |
二、 政府及相关部门加强监管力度,建立健全制度 | 第32-33页 |
第二节 社会工作介入的必要性和方法讨论 | 第33-39页 |
一、 社会工作介入的必要性 | 第33-34页 |
二、 社会工作介入的具体方法 | 第34-39页 |
结语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附录一 | 第42-47页 |
附录二 | 第47-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