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第一章 导言 | 第6-8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6-7页 |
二、 研究的问题与目标 | 第7-8页 |
三、 研究创新与论文结构 | 第8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8-13页 |
一、 机构养老护理人员研究回顾 | 第8-10页 |
二、 “抗逆力”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一)、早期抗逆力研究 | 第10-11页 |
(二)、第二阶段的抗逆力研究 | 第11页 |
(三)、第三阶段的抗逆力研究 | 第11-13页 |
第三章 研究框架与研究设计 | 第13-17页 |
一、 概念界定 | 第13-14页 |
(一)、女性主义 | 第13页 |
(二)、社会结构 | 第13-14页 |
(三)、能动性 | 第14页 |
二、 研究框架 | 第14-16页 |
三、 研究设计 | 第16-17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6页 |
(二)、资料收集与分析 | 第16-17页 |
第四章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社会结构 | 第17-19页 |
一、 性别角色的反思 | 第18页 |
二、 产生于中心-边缘社会结构的问题 | 第18-19页 |
第五章 社会结构中的抗逆 | 第19-26页 |
一、 社会结构中的制约性 | 第19-23页 |
(一)、二元制度的排斥 | 第19-20页 |
(二)、工作场所和宿舍的规训 | 第20-22页 |
(三)、生活体验中的“苦楚” | 第22-23页 |
二、 社会结构中的能动性 | 第23-26页 |
(一)、树立生活的信心和生活期待 | 第23-24页 |
(二)、家庭的力量 | 第24-25页 |
(三)、社会支持网络的建立 | 第25-26页 |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 第26-30页 |
一、 研究结论 | 第26-28页 |
(一)、抗逆力的再解释 | 第26页 |
(二)、抗逆力在社会结构中的制约与使动 | 第26-27页 |
(三)、女性主义、社会结构、能动性和抗逆力的整合解释 | 第27-28页 |
二、 研究讨论 | 第28-30页 |
(一)、抗逆力与社会工作干预 | 第28-29页 |
(二)、抗逆力与政策建议 | 第29页 |
(三) 研究的收获与不足 | 第29-30页 |
参考文献 | 第30-32页 |
附录 | 第32-34页 |
致谢 | 第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