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目录 | 第9-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31页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4-15页 |
·微通道的定义 | 第15-16页 |
·微通道内单相层流换热 | 第16-19页 |
·微通道内饱和沸腾研究 | 第19-27页 |
·沸腾沸腾不稳定现象及其抑制 | 第19-22页 |
·饱和流动沸腾换热实验研究 | 第22-27页 |
·微汽泡喷射沸腾的研究现状 | 第27-29页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29-31页 |
第二章 微通道内单相/两相流动换热实验系统 | 第31-48页 |
·实验流程 | 第31-32页 |
·实验测试段 | 第32-42页 |
·硅基平行微通道热沉及其测试段 | 第32-36页 |
·玻璃基单根微通道热沉及其测试段 | 第36-40页 |
·MEMS 加工微通道热沉工艺介绍 | 第40-42页 |
·测量方法和不确定度分析 | 第42-47页 |
·测量方法 | 第42-46页 |
·不确定度分析 | 第46-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三章 硅基平行微通道热沉内沸腾不稳定性研究 | 第48-70页 |
·实验数据处理 | 第48-50页 |
·垂直入口/出口的微通道内沸腾特性 | 第50-61页 |
·稳定流动沸腾模式 | 第50-51页 |
·不稳定流动沸腾模式 | 第51-60页 |
·影响沸腾不稳定性的参数 | 第60-61页 |
·水平入口/出口的微通道内沸腾特性 | 第61-63页 |
·入口有限制装置的微通道内沸腾特性 | 第63-68页 |
·稳定沸腾流型 | 第64-65页 |
·微通道内局部换热系数 | 第65-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第四章 忽略轴向导热的单微通道热沉内流动换热特性研究 | 第70-98页 |
·实验数据处理 | 第70-72页 |
·微通道内单相对流换热特性研究 | 第72-78页 |
·单相对流换热数值模拟 | 第72-74页 |
·模拟结果与实验比较 | 第74-78页 |
·单根水平入口/出口的微通道内沸腾不稳定性 | 第78-84页 |
·稳定流动沸腾 | 第78页 |
·不稳定流动沸腾 | 第78-82页 |
·稳定沸腾区与不稳定沸腾区的划分 | 第82-83页 |
·玻璃基单通道与硅基平行通道内沸腾不稳定性的比较 | 第83-84页 |
·矩形截面微通道内饱和流动沸腾换热系数的理论研究 | 第84-97页 |
·三区模型简介 | 第85-86页 |
·四区模型 | 第86-93页 |
·用四区模型预测换沸腾热系数 | 第93-97页 |
·本章小结 | 第97-98页 |
第五章 微通道内微汽泡喷射沸腾特性研究 | 第98-118页 |
·实验参数 | 第98-99页 |
·微通道内微汽泡喷射沸腾现象 | 第99-106页 |
·单相换热与微汽泡喷射沸腾起始点 | 第99-102页 |
·微汽泡喷射沸腾发展区和充分发展区 | 第102-106页 |
·影响微汽泡喷射沸腾的因素 | 第106-109页 |
·质量流率对微汽泡喷射沸腾的影响 | 第106-107页 |
·过冷度对微汽泡喷射沸腾的影响 | 第107-109页 |
·微汽泡喷射沸腾现象的两点说明 | 第109-113页 |
·核态沸腾与微汽泡喷射沸腾的比较 | 第109-112页 |
·常规通道与微通道内微汽泡喷射沸腾的比较 | 第112-113页 |
·微汽泡喷射沸腾实验数据和经验关联式的比较 | 第113-116页 |
·本章结论 | 第116-118页 |
第六章 总结 | 第118-124页 |
·研究内容总结 | 第118-121页 |
·微通道内单相对流换热特性研究 | 第118-119页 |
·硅基平行微通道内流动沸腾不稳定性研究 | 第119页 |
·单根微通道内沸腾换热特性研究 | 第119-120页 |
·微通道内微汽泡喷射沸腾特性研究 | 第120-121页 |
·研究的创新性 | 第121页 |
·今后的研究方向 | 第121-124页 |
参考文献 | 第124-134页 |
致谢 | 第134-136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申请专利与所获奖励 | 第136-137页 |